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猪网 > 养猪新闻 > 外力作用推进国内生猪养殖行业进入转型期(5)

外力作用推进国内生猪养殖行业进入转型期(5)

发布时间:2013-09-12  来源:新农网
摘要:不过,随着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不断加快,合同生产串联起来的各个养殖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温氏在推动合作农户向现代农场或现代小区转变,力争使户均饲养肉猪量近期从300头提高到1200头以上,增加户均饲养量,提升饲养效

  不过,随着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不断加快,合同生产串联起来的各个养殖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温氏在推动合作农户向“现代农场”或“现代小区”转变,力争使户均饲养肉猪量近期从300头提高到1200头以上,增加户均饲养量,提升饲养效率;雏鹰农牧也在进行养殖场改造升级,改造后的新型猪舍将大幅提高单个农户的饲养量,推动规模化生产发展。

  对照美国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化进程的深入,“专业分工+合同生产”将不断深化,同时,被合同生产覆盖的专业化养殖者的单体规模也将不断提升,这两个规模扩张效应相叠加,将会加快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进程。

  转型三:猪肉供应链的一体化程度将提升

  我国生猪养殖业和生猪屠宰加工业都将不断走向规模化经营,伴随这一趋势发生的另一趋势将是生猪养殖与上下游间更紧密的整合,这种产业链的整合背后的驱动力在于:

  1、养殖向屠宰加工拓展。(1)养殖向屠宰和销售扩张,有助于有效控制营销渠道及市场波动的风险。生猪养殖是周期性很强的行业,进入日常消费品领域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周期性的风险;养殖企业有了屠宰能力之后,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可以将猪肉冷冻,待市场回暖时再出售。(2)从美国猪肉产业链的价值链分布来看,零售环节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大,而养殖和批发环节的获利空间一直没有增长且波动剧烈。生猪养殖企业进入销售终端,打造全产业链,可以在未来占有产业链上更多的价值。

  2、猪肉加工规模的扩大也促使屠宰加工企业考虑如何取得稳定的、有质量保证的生猪供应。(1)生猪供应紧张和价格波动会影响到屠宰加工企业的开工情况,影响经营业绩;(2)当食品加工企业需要针对消费需求变化开发独特口味的猪肉时,对上游养殖的控制也显得非常必要;(3)当终端消费者对猪肉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时,屠宰和加工企业需要建立可靠的追溯机制保证生猪来源的安全性。总之,食品加工企业向生猪养殖扩张,有助于有效控制生猪肉类产品原料生产及上游供给各种风险。

  美国是生猪产业纵向一体化程度高

  随着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美国开始出现横跨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猪肉食品生产与销售的大型食品集团。这些大型食品集团用各种形式对上游养殖进行了参与,如美国前25家大型养猪企业的母猪数量占全美母猪总数的52.4%,其中前三大都是大型综合性畜禽生产加工企业,他们的母猪总数全国占比达到了25%。

  根据USDA的报告显示,2003年存栏超过50万头的超大型养殖企业产出占美国总屠宰量的40%,而这些大型养殖场生猪产量的23%是完全或部分属于屠宰或猪肉加工企业。USDAGIPSA2007年的研究也显示2002~2005年间美国20%~30%的生猪出栏属于猪肉加工企业,而89%的出栏肥猪都是通过远期合约、协议价格或者直接归属与下游猪肉加工企业发生关联。

  美国大型猪肉食品企业一般拥有“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肉品加工销售”一体化完整产业链,一般由公司养殖母猪,育肥养殖分自养和合同生产两种方式,最后再由公司屠宰销售。以Smithfield Foods为例,其通过纵向一体化拥有自己的养殖基地或和养殖公司签订协议、拥有屠宰场、肉制品加工厂,拥有了生猪养殖到肉制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目前Smithfield Foods是全美第二大肉制品生产商,世界第一大生猪养殖、猪肉加工和销售企业,目前约占有30%的美国猪肉市场份额。

  在生猪供给方面,Smithfield养殖部门2012年内部销售收入占比80%,提供了猪肉加工部门约45.6%的生猪需求,而公司与农户的合同养殖也提供约39.1%的生猪,这保证了公司生猪需求的充足供应。在生猪质量方面,公司专门研发了良种种猪SPG,公司还自产猪饲料,可以针对猪生长的每个阶段提供针对性的饲料。通过良种猪的研发和养殖,公司以低成本产出了高品质的猪肉,加工的产品与其他厂商的猪肉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受到客户的青睐。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

推广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