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宜春市养殖户罗佑牯卖了88头猪,平均每头320斤。“再不卖,就亏不起了。”罗佑牯说,生猪超过250斤,生长速度就明显下降,一头猪1天吃4.5斤饲料都长不出1斤肉,300斤以上的猪1天要吃到8斤料。光吃料不长肉,罗佑牯耗不起。
罗佑牯的生猪每斤售价是6.65元,按这个价钱,每卖一头猪要亏400元左右。罗佑牯有些后悔,因为在这之前的生猪售价是每斤6.8元,原本希望价格再往上涨一点,不料过了几天跌到了6.65元。现在,他的猪场里还有500多头生猪,其中能繁母猪55头,250斤左右的生猪100多头,100斤~200斤的生猪200多头。母猪要下崽,小猪要生长,大猪等着卖,他希望自己能顶住,期待价格会有所好转。
不少现实问题相继而来。栏里的猪张嘴就要吃,而豆粕等原料价格却在上涨。罗佑牯说,前些日子,豆粕每斤价格是1.98元,现在涨到了每斤2.18元。因为亏本养殖,陷入资金瓶颈,连饲料经销商都不敢赊料给他了。经过努力,请饲料经销商到猪场看了存栏的生猪之后,才赊给他6万元玉米料、7万元大猪膨化料。
养了8年猪的罗佑牯面临着最大的一次困境。在宜春市,与罗佑牯有着同样遭遇的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大有人在。“卖跌不卖涨”,让他们错失了一次次抛售生猪的好机会。看着栏里的生猪让他们左右为难。
应对猪价波动要抓关键要素
“不要过分渲染‘猪周期’,这是市场经济中的自然规律。关键要抓好生猪养殖过程中信息捕捉、结构调整、疫情控制、规模发展等几个重要因素。”畜牧专家和部分上规模养猪企业的负责人说。像罗佑牯这样的养猪户,对于市场预期显然没有充分的准备。
江西桃苑金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景阳说,对于中小规模的养殖户来说,信息是影响他们对生猪市场研判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捕捉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可以果断调整能繁母猪存栏量,提前调整养殖结构,这样面临的养殖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有关专家说,面对起伏的市场,养殖户一定要调整心态,不能盲目跟风,自乱阵脚。对市场敏感、洞察能力强、市场经济驾驭能力强的个体养殖户,可以有效地应对“猪周期”;对于不具备这些素质的养殖户,进入合作社抱团取暖,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跳出“猪周期”怪圈任重道远
黎景阳分析说,完全解决“猪周期”短期之内不现实,因为它涉及国家宏观和养殖户微观方面的实际问题。他说,必须从信息、疾病控制、食品安全上下力气。比如,全国存栏能繁母猪数量,是一个重要信息,这个信息要准确,预警要到位,因为它的存栏数是指导产业未来的风向标,它的存栏决定供需,供需决定价格。此外,要强化县级生猪疾病控制能力,提高行业门槛,按食品生产企业的标准来定位生猪养殖。
江西绿环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新说,当前我国大型猪场占养猪行业的比例太小,而小型猪场和散户的退出机制又非常灵活,一遇到市场低落和疫情时,许多小型猪场和散养户会将母猪宰杀,以减少损失。这样,就会造成生猪整体存栏下降。“因此要发展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的大型标准化规模养猪场,有利于母猪基础群的稳定,继而有利于稳定市场,不易形成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王冬新说。
业内人士分析,缓解“猪周期”还要解决好生猪的疫病问题。目前,我国的生猪是活体运输,容易造成疫病的大面积传播和蔓延。因此,国家要进行规划和资金支持,可以建立区域性的生猪屠宰厂,从而取缔活体运输(种猪流通除外),实现冷鲜肉运输。
跳出“猪周期”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工程”,需要从上而下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在无法完全摆脱“猪周期”之时,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适度提高养殖门槛,研究生猪市场预警、市场低谷生猪补贴等机制,加大对养猪户的政策性扶持。对于养猪户来说,还是要谨慎经营,规范生产,灵活调整,抓好防疫,或者采取加入养猪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提高市场预测能力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