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春节过后到现在,养殖场一头猪也没往外卖过。”郑方玉无奈地对记者说。作为胶州市九龙镇响当当的生猪养殖场——鑫玉良种养殖场的场长,郑方玉这些天几乎是“寝食难安”。
“生猪价格太低了,卖就得亏钱。”郑方玉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开始,生猪价格开始一路下滑,本打算在春节期间“打个翻身仗”,怎奈春节市场不但没有出现往年的红火行情,反而是“跌声一片”。
据青岛市生猪市场信息平台监测显示,青岛市生猪出场价格自今年1月14日开始,一路下跌,连跌9周后,从每斤8.8元,下跌至每斤6.1元,累计下降超过30%。
据了解到生猪价格的下跌也将仔猪价格“拉下水”。据胶州市畜牧兽医局统计显示,3月以来,仔猪平均价格为每斤9.4元,同比下降19.18%,环比更是大幅下降21.54%。受此影响,全市2月母猪存栏量也比上月减少了4000多头。
一边是猪价的大幅跳水,另一边却是养殖成本的上涨。“去年,一个养殖工人的月工资为2000元,到了今年,一个月工资少了2800元根本就请不到人。”郑方玉说,除了人工费外,饲料价格也一路上涨。目前,豆粕价格达到每吨4200元,比去年相比,每吨涨了300多元。
“目前的玉米价格为每斤1.2元,按照猪粮价比6:1计算,生猪养殖成本为7.2元。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目前的价格销售,每斤生猪亏本1元钱,一头生猪至少要亏掉200元钱。”郑方玉说,现在卖简直就等于“割肉”。
不甘心的郑方玉选择了“压栏”,原本早应出栏的300头肥猪,也幸运地“逃过了一劫”。“走一步看一步吧,挺过这一阵就应该会好起来了。”对于行情的走势,有着多年养猪经验的郑方玉也有些拿不准。
但相对于“不甚明了”的未来,郑方玉的当务之急是喂饱猪舍里那一张张嗷嗷叫唤的大嘴。“生猪出栏的最佳时机是体重115公斤左右,过了这个时机,产出投入比就开始下降,一旦越过了盈亏平衡点,多养一天就多亏一天。”郑方玉说,目前养殖场存栏的肥猪体重大多已经超过130公斤,一部分体重已经超过150公斤,这些猪越养越亏。
像郑方玉一样选择“压栏”不出的养殖户不在少数。据青岛市生猪市场信息平台监测显示,今年2月全市生猪存栏量高达278.56万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行业进入周期性下降通道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轮的生猪价格低迷?
沿着大批生猪走向市场的“足迹”,记者来到了位于胶州市的青岛福兴祥胶州物流公司。“冷鲜猪肉是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客户主要是青岛及山东部分地区的大型商超。也不知为何,近期客户纷纷减少了订单。目前,我们的猪肉物流量比往年同期大幅减少了30%左右。”该公司总经理卢翠荣告诉记者。
“近期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春节透支了部分需求,加之学生开学、春耕等开支的增加,降低了部分低消费能力人群的猪肉需求,形成了目前的猪肉淡季行情。”胶州养猪协会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
除了季节因素外,针对近期需求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现实,有分析人士认为,自今年年初以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行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饭桌猪肉浪费,降低了对猪肉的需求。
但业内普遍认为,养猪行业周期性的价格行情变动是近期猪肉价格走低的根本原因。“2011年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一度逼近20元/公斤。‘涨了翅膀’的生猪价格,让养殖户纷纷投入资金,扩大养殖面积,增加产能。经过2011年、2012年四个饲养周期的调整,存栏量和出栏量大增,供过于求的局面出现,致使去年年底至今年以来的生猪价格下跌。目前,生猪养殖正处于最近的一个三年变动周期内,价格是否触底还很难说。”胶州养猪协会有关负责人说。
建立收储与市场预警机制
正当同行们一筹莫展、坐以待毙的时候,郑方玉却正在信心满满地修炼着养殖场的“回春之术”。
“为了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上涨行情中占得先机,现在正是换代、储备母猪的好时候。”郑方玉决定让一些还没有到“退休年龄”的母猪提前“退休”,引进新的母猪苗进行培养,等到行业转暖时,这些母猪就能及时派上用场了。
胶州养猪协会有关负责人说,要想逃脱行业周期律的“魔咒”,就必须冷静,不跟风,“猪价高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增加养殖量,也不要一味地压栏追高。看在别人前面,做在别人前面。”
该负责人说,目前这个阶段,养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力与抗风险能力大小,决定是“硬扛”,还是果断割肉,避免更大的损失。要及时关注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养殖和销售策略。
此外,为有效缓解当前养殖户的处境,避免出现大规模甚至全行业的亏损,专家建议,应迅速启动生猪收储计划,建立和完善生猪收储机制,调动养殖户积极性。
同时,应强化信息服务,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养殖户特别是小规模和散养户市场信息闭塞,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生猪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只能盲目地跟随市场。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及时发布权威的生猪价格信息和预测分析,健全生猪养殖预警机制,引导养殖户科学合理地进行生产。”一业内人士表示。
稳定生猪需求量的重要途径是要有相对稳定的生猪制品加工企业。专家建议,青岛应进一步提高生猪产品的加工层次,延长产业链条,使生猪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小生产与大市场
在采访中,记者强烈地感受到生猪养殖“小生产”与生猪需求“大市场”之间的格格不入。
“胶州市年出栏生猪100万头,其中规模化养殖78万头,规模化养殖率为78%,这一比率与以前相比已经大幅提高,但规模化水平还不够,集约化程度更是有待提高。”胶州市畜牧兽医局畜牧科科长刘忠琛说,目前,规模化养殖的门槛是年出栏200头,这样的规模还是偏小,抗风险能力不强。
目前各自为战的养殖模式既不利于养殖户了解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不利于提高议价能力,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受访者认为,可以借鉴种植业的专业合作社模式,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根据市场信息统一组织养殖,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养殖效率和品质。合作社通过统一提供饲料,甚至是订单,让养殖户进行有目的养殖。这样一来便可彻底杜绝跟风式的盲目养殖带来的弊端。此外,合作社还可以发挥职能,在流通环节组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平台降低物流费用,有效促进养殖户增收。
此外,刘忠琛认为,在高成本、低利润的行情下,养殖户应该在将成本上挖潜。比如,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推广低成本养猪法,提高工效和水平,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