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消息:
“猪周期”带来的市场波动,使养殖户受到沉重打击。“要想办法帮养殖户克服市场风险。”3月20日上午,资阳市雁江区委书记姜鸿飞来到该区迎接镇东庵村东庵生猪专业合作社。
牛藤村养猪户王刚正找东庵生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云贞商量生猪出栏的事。“今年我们养猪户上了‘双保险’。”王刚告诉我们。
新“保险”弥亏补欠
王刚所说的“双保险”,一是合作社自己创建的风险基金,一是区上今年新设立的生猪市场风险基金。
今年元宵节后,生猪收购价从18.6元/公斤左右猛跌到3月20日的13.6元/公斤。王刚给记者算了笔账:两周内自家将出栏70头猪,每头猪成本约15元/公斤,以现价计算,每头将亏损一百多元。“和往年不同,今年风险金要给补贴,加上合作社风险金,初算下来可以免亏。”
几年前,王刚所在的东庵生猪合作社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风险基金。“风险金这样构成:母猪出售提取5元,每头仔猪提取5元,行情好时,每头肥猪有100元利润时,按利润提取10%。风险金的60%作为二次返利,40%作为亏损补贴。”李云贞解释。
这几年,养猪这行是“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近两年,“猪周期”变频加快,许多养殖户不知所措。有着101位成员的东庵合作社风险基金着实帮了社员一把。去年上半年猪价下跌,合作社给社员补贴了20多万元。去年9月行情开始好转,合作社全年出栏生猪11000多头。“目前,全社的风险基金有60多万元。”李云贞说。
东庵合作社并非孤军作战。今年初,雁江区总结东庵经验,决定建立生猪市场风险基金,对亏损的生猪合作社养殖户进行补贴。
新机制一石三鸟
东庵合作社社员段太国新建的仔猪圈舍里,20多头小猪活蹦乱跳。老段告诉记者,合作社都是自繁自养,尽最大可能减少成本。“行情好转可能要等到9月。区上对合作社的支持是雪中送炭。”
“与其说是人养猪,不如说是猪养人。养猪是我们的主业,关系到我们生活有无着落。”牛藤村合作社社员罗碧芳对记者说。
作为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雁江区去年出栏生猪170多万头。全区畜牧业产值达40亿元,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区政府相关人士介绍,在全省率先建立的生猪市场风险基金,着力对优质合作社进行扶持,风险基金来源有三:相关项目资金、屠宰加工企业支持、农户每头猪出4元。“我们开始要求区内的龙头企业四海和永鑫两家企业各出2万元,结果他们主动要求出4万元。他们认为,稳定的生猪来源对企业发展有利。”该人士介绍。
540万元的基金很快到位。区上成立了基金管理小组负责资金运行管理。“生猪亏损平衡点和时间点以区内国家调查队发布数据为依据。具体头数则以各镇畜牧站的检疫登记为准。”
今年1月1日,生猪市场风险基金已在6家合作社和养殖企业启动,补偿标准为:每头亏损100元补30元;亏损100至200元补50元;亏损200元以上补100元。目前,区风险基金管理小组已对今年1季度猪价亏损额度开展审核。“预计一季度补贴头数为9480头,总补偿金额为47.4万元,全年可能要补贴300多万元。”这位人士说。
在东庵合作社听取社员意见后,姜鸿飞告诉大家,新机制还要完善,力争今年10月前在全区推广,同时将逐步把基金管理权下放到合作社,“让经济主体来管理,可办得更好。”“这样一石三鸟:增强养殖户信心,帮助他们抗御风险;拟对合作社进行评级,用活这笔基金,等级高的合作社可向基金申请拆借,帮助优质合作社发展;稳定全区生猪基础,不致大起大落,使食品加工企业有了可靠原料来源。”姜鸿飞说。
姜鸿飞调研后认为,全区合作社生猪养殖一定要控制规模,应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把畜牧业与林果业结合,与环境保护结合,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