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下午,“豫南黑猪肉郑州市场推广新闻发布会”在郑州华龙宾馆举行,以后郑州市民可以在郑州市场上看到新鲜营养的豫南黑猪肉了。
据了解,“淮南猪”是一个历史悠久、群体数量较大的地方优良猪种,具有繁殖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优良、遗传性能稳定等优良特性,其主要产区在信阳境内的固始、商城、光山、罗山和新县等地。
为了保护和利用“淮南猪”这一珍贵的地方品种资源,1978年,国家投资在其中心产区固始县建立了淮南猪原种场,专门开展“淮南猪”的保种和提纯复壮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但是,纯种“淮南猪”存在着腹大体短、生长慢、胴体瘦肉率低等缺陷,难以适应现代养猪业的需要。
为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 “淮南猪”在我国优质猪肉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河南省畜牧局从1986年开始组织成立“新品种培育协作组”,由河南省畜禽改良站、河南农业大学、信阳市畜牧局、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固始县畜牧局、固始县淮南猪原种场等单位联合、协作,在“淮南猪”纯种选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育种理论和技术,培育适应现代养猪业需要的新品种“豫南黑猪”。
“新品种培育协作组”研究制订了科学的选育方案,充分考虑淮南猪与国外品种的不同特点,经过广泛的试验,筛选出最接近育种目标的杜洛克与淮南猪杂交组合,把亲本淮南猪和杜洛克猪通过杂交、横交固定、继代选育、扩群中试,最终培育出新品种。
选育核心群放在固始县淮南猪原种场,划出专门的新品种选育猪舍,固定专门技术人员和饲养员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经过十几家育种与协作单位、上百名科技人员连续20多年的科研攻关,新品种“豫南黑猪”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数量、群体状态都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的目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育种单位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边选育边推广的原则,建立了以淮南猪原种场为核心的三级繁育推广体系,使“豫南黑猪”培育的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008年5月24号、25号,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领导、专家,先后深入固始县淮南猪原种场以及固始、商城等地的“豫南黑猪”扩繁场、部分养猪户,实地考察了解 “豫南黑猪”育种及推广情况。在此基础上于5月26号在鸡公山召开会议,经过专家组认真评议、投票表决,一致同意“豫南黑猪”作为一个新品种上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核发证。
2008年10月22日,从北京传来喜讯:“豫南黑猪”正式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并获得《畜禽新品种证书》,国家农业部为此发布了第1102号公告,这标志着河南省自主培育的第一个国家级猪新品种获得成功。
因为受繁殖能力、生长性能和遗传稳定性等因素的制约,培育新猪种非常困难。“豫南黑猪”培育工作从1986年开始,经过省、市、县三级畜牧部门及河南农大、信阳农专等十几个单位、上百名科技人员连续23年的团结协作、科研攻关,才培育成功。省、市、县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参加培育的单位和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由于创新育种方法,精选育种素材,“豫南黑猪”新品种吸收了国外良种瘦肉型猪和信阳特产“淮南猪”的优点,生长快、瘦肉率高、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性能好、肉味鲜美,其综合性能指标在我国自主培育的现有6个国家级猪种中处于领先水平。
“猪、粮安天下”。猪肉是我国人民主要的肉食品来源,占日常肉类消费的65%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消费需求稳定增长,2007年人均达到32.45公斤,而且还在向追求质量方向转变。
“豫南黑猪”着力于打造优质、安全、高端肉食品品牌,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服务带动等综合措施,将加快“豫南黑猪”新品种的规模化养殖、产业化发展步伐,让“豫南黑猪”走出信阳,走向全省,成为优质猪肉生产的当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