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的区域性和时段性差异
我国生猪价格全国不统一,各个区域差异很大,据行情宝统计,2016年5月5日广东省生猪价格为22.02元/公斤,而海南省只有17.8元/公斤,每公斤相差4.22元;同时,同一个区域,不同时段也存在很大差异,如北京市过去一年中生猪价格最高点为21.11元/公斤,最低价为13.51元/公斤,每公斤相差7.6元/公斤。
生猪价格的这种区域性和时段性差异在生猪的供给和消费端都有体现:
(1)生猪供给不均衡
第一,地理位置分布不均衡,由于区域经济结构、养殖成本、环境保护、疫情防控等因素,我国生猪养殖一般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及华北地区,如国内的生猪出栏大省包括四川、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
第二,各地区养殖水平不均衡,由于各个地区经济结构、科技水平、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差异,各个地区养殖水平差异很大,如福建、广州等发达地区,规模化养殖程度比较高,科学规范化养殖技术普及度比较高;而西北等地区以散户和中小规模猪场为主,以传统的养殖方式居多。
第三,疫情爆发和自然灾害爆发不均衡,因为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情况、养殖条件和养殖水平的差异,生猪因疫情和自然灾害的损失情况不一致,如北方地区因为冬季天气寒冷,保温措施不到位的猪场仔猪成活率就比较低,乙脑在南方区域夏季高发,口蹄疫等疾病在冬季和春季高发,因此造成局部地区或某个时段的生猪出栏量受影响。
第四,生猪生理性生长速度具有的季节性差异性,春秋季节生猪长肉速度快,夏冬季节生猪长肉速度慢,造成猪肉供应量阶段性的增加或减少。
第五,养殖户卖跌不卖涨,导致生猪并不是匀速出栏。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户对风险的防御能力比较低,因此生猪销售对价格比较敏感。当生猪价格下跌,养猪户利润降低,严重时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造成养殖户对未来行情不看好,为了防止更大的损失,养殖户一般会提前销售生猪;当生猪价格上涨时,养殖户利润增加,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因而压栏惜售。
(2)猪肉需求不均衡
第一,地理位置分布不均衡。出于产品的销售周期、销售效率和运输距离等因素考虑,屠宰场一般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地区(如一二线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广州、浙江)的周边。
第二,各区域对品种品质的要求不一致。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及人文差异造成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同,对生猪体重、品种及猪肉品质喜好等存在差异,如西南地区喜好偏肥一点的猪肉,其他大部分地区喜好瘦一点的猪肉。
第三,猪肉消费具有季节性。我国每年11月到1月是猪肉消费高峰期,而春节后的3-4月则是消费淡季,又如我国四川等西南地区有制作腊肉的传统,因此该地区在腊肉制作季节对猪肉有大量需求。第四,不定期特殊事件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如“瘦肉精”猪肉、“僵尸肉”、生猪疫情等事件的突然爆发,引发居民对猪肉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在短时间内降低了对猪肉的消费。
综上,生猪供给和猪肉消费的区域和时段性的不均衡,导致生猪和猪肉价格的区域和时段性差异。如何精确利用区域间供需与价格差异进行长距离和跨省的生猪调拨,是我国生猪流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