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生猪生产和认证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效益的重要抓手,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此项工作的开展,对促进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升畜牧生产水平,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养殖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据笔者了解,有许多养殖企业,特别是生猪养殖场和专业合作社很想对其产品进行认证,为此,本文对无公害生猪的概念、其生产的质量控制和认证申报进行了总结和介绍,期望能给生猪生产者按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要求进行生产和申报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提供帮助。
1 无公害生猪的概念
无公害生猪是指生猪养殖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政策、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合格,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的供屠宰食用的生猪。
2 无公害生猪的生产控制
2.1完善管理制度
养猪场或专业合作社要依据国家和行业管理部门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结合本场生产实际制定如消毒管理制度、免疫接种制度、企业内检管理制度、饲料兽药采购使用管理制度、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各个岗位制定工作目标,将制度汇集成册形成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印发给全体职工。用制度管理岗位,用绩效考核职工,实行绩效奖惩。
2.2构建标准体系
养猪场或专业合作社组织技术力量,结合本场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如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种公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粪污处理技术规程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形成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用技术标准体系规范技术操作,提升技术含量,确保产品质量。
2.3强化人员管理
2.3.1技术负责人要求
养猪场或专业合作社的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畜牧兽医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2.3.2内检员要求
养猪场或专业合作社应选派一名或若干名承担场内内检管理的技术人员,参加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举办或委托其他单位举办的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内检员培训班的培训、考核、注册,取得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内检员证书。
2.3.3从业人员要求
凡从事畜牧兽医技术岗位的从业人员,都应参加当地畜牧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组织的畜牧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取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2.3.4生产人员管理
所有生产人员在生产期间都应保持身体健康,不得带病上岗;进入生产区须走消毒通道,经过更衣、消毒。
2.3.5技术培训要求
要求养猪场或专业合作社对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律法规、行业政策、无公害生产规范规程、职业道德和畜牧兽医技术的培训。
2.4环境控制
2.4.1场区选址
养猪场或养猪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小区选址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7号)第五条规定。
2.4.2场区布局
养猪场或养猪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小区应用围墙或生物屏障与外界隔离,至少在场区前后分设两个大门。场内至少分设生活管理区、养殖生产区和废弃物处理区三大功能区。按常年主风向自上而下依次布局生活管理区、养殖生产区和废弃物处理区,各区保持一定距离并进行隔离。养殖生产区应按常年主风向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种公猪舍、待配母猪舍、妊娠母猪舍、产仔舍、保育舍和育肥舍;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将繁殖与育肥分开,分区饲养。整个场区应净污道分设、雨污分离。引种隔离室和病猪治疗室应分别位于废弃物处理区的两侧。
2.4.3圈舍环境控制
圈舍地面和墙壁应选用合适的材料以便于冲洗和消毒。猪舍内应根据猪的类群不同,结合生产工艺流程,配置适合的设备设施,要求做到夏天能防暑降温,冬天能防寒取暖,四季可通风换气。
2.4.4环境消毒
在场区(小区)大门口和生活管理区进入养殖生产区的入口处,必须修建消毒池和消毒通道,进入的车辆和人员一律进行消毒。每月对生产区和废弃物处理区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通过环境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使养猪场(小区)的空气质量和舍区生态环境质量达到《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