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南方水灾导致一位养猪专业户的110头猪和猪舍遭灾,损失20多万元,最后获得2万多元商业保险赔付,对农民而言,仅获得了10%的赔付。”
“很多农民想要的保障是商业保险公司没办法提供的,应大胆尝试农业保险的非标准化运营模式,尤其是要重视农业互助保险的发展。”
在昨日举行的2016中国农村保险保障国际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农业保险国际论坛上,不少基层代表发出了这样的声音。记者采访发现,对于保险,农民代表有不一样的看法,由于商业保险在运作中存在保障额度低、理赔难等问题,农民对此不太热情,但对互助保险的热情却很高,认为农业保险非常适合以互助的模式来开展,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现象也值得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反思,如何能开发出更多符合农民需求的产品,并能与商业保险公司的运营模式相契合。
和需求“格格不入”
农民的收入要看天吃饭,他们不可能旱涝保收,因为自然的风险、市场的风险等风险无可避免。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保险被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不过,遗憾的是,对于商业农业保险,农民、基层干部并不热情,吐槽其保障功能薄弱,可有可无。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副主任王韩民讲了两个案例。
由于南方水灾导致一位养猪专业户的110头猪和猪舍遭灾,损失20多万元,最后获得2万多元商业保险赔付,对农民而言,仅获得了10%的赔付。
王韩民在东北地区和山东省调研发现,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的土地成本加上种植成本,一亩地一年的成本在八九百元,如果农作物因灾全部受损,商业保险赔付大约为400元,仅为成本的一半。
王韩民认为,目前我国的商业农村保险存在“一慢、二难、三低”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慢”指保险的查勘定损太慢;“二难”指损失量化难,赔付难;“三低”指农民知晓程度低、赔付额度低,以及保障程度低。
“现在已有6家保险公司进入到五常,但对农民而言可有可无。”中国农民代表黑龙江省五常县新庄党支部书记刘清泉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商业农业保险目前对转移农业风险的作用之微小。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保险赔付标准太低。据他介绍,即使水稻绝产,保险赔付就是两三百元钱,可以解决多大的问题呢?赔付额还不到人工成本的三分之一。
黑龙江联兴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理事长韩大成指出,从现实情况来看,商业保险的保障程度低,理赔困难,“现在商业保险和农民所需要的保险格格不入。”他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