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1月15日农业部发布10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环比持平,同比下跌3.4%之后,16日再次发布了10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1791.47万头,环比9月1710.78万头上涨4.72%,同比2015年10月1817.34下跌1.42%。屠宰量同比下跌说明今年需求仍没有去年好,主要是今年进口猪肉数量较多、生猪出栏体重普遍增加以及人民币贬值使得居民消费下降等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屠宰量比上月增加达4.72%,这说明,生猪消费好转了。
受气温逐渐下降等影响,特别是北方地区普遍降温,目前已经供暖,居民对肉类的需求将逐渐增加;虽说南方地区在11月9日普遍迎来大幅降温,据当时部分当地网友反映已经提前感受冬天,但是从11月11日开始,气温开始回升,达到20摄氏度左右,这使得消费旺季还不能完全开启,制作腊肉、腊肠及火腿等方面的消耗将要搁置,等12月初,气温降至更低的时候才方便腊肉的制作,届时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将会增加。
生猪后市消费将会逐渐出现好转,或能持续至春节后。据国家公布的生猪存栏信息显示,生猪存栏量与上月持平。虽然说近期补栏增加,但消费好转使得出栏也随之增加,后期若消费需求继续好转,出栏数量继续增加的话,生猪存栏数量或出现下跌,这就意味着后期猪价或能继续保持坚挺。
目前进口猪肉价格在国内市场仍有一定的优势,由于收购生猪成本不低,屠宰企业压价失败的话可能会增加后期的猪肉进口数量,到时候将打击国内猪价。这里需要提醒广大养殖户注意的是,目前虽说缺猪的现象普遍,猪价自上涨以来将近一个月,屠企寻找机会在试探性压价,短期回落属于正常现象,但不能过度压栏,使得后期猪肉增多,那样引发抛售后极其容易出现6月的下跌行情。且今年人民币贬值,猪肉价格偏高,居民消费或不如往年,有可能选择鸡肉、鱼肉等相对便宜的肉类替代,并且本来就有“大鱼大肉”、“无鸡不成席”等的说法,这些均会降低猪肉的需求数量,抑制猪价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