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路拉高CPI的“二师兄”,今年以来身价却不断走低。随着生猪价格陷入低谷,与生猪养猪相关的上市公司纷纷发布亏损公告。
大康牧业、雏鹰农牧、牧原股份等上市公司损失惨重,一季度普遍预亏,按最高亏损额计算,三家上市公司一季度总计亏损额近1.7亿元。而另一家生猪养殖和屠宰上市公司高金食品则干脆借机重组变身影视传媒公司,逃离行业。
生猪价格一降再降背后是当前生猪市场产能过剩,进口猪肉冲击较大,加之消费需求动力不足。而业内人士认为,生猪养殖行业将步入深度调整期,不过跟前几轮猪周期单纯的产能调整、价格波动相比,此波低谷将是规模化养殖驱逐大量小散户的过程,长期仍利好雏鹰农牧、牧原股份等这些行业龙头企业。
上市公司集体陷亏
进入2014年,国内各地猪肉价一路下跌。
从去年12月中旬至今,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从15.45元/公斤下滑到10.5元/公斤,降价幅度为三成左右。目前国内生猪出栏价格大多集中在每斤5.1-5.6元之间,而东北、河北等地本周生猪价格已跌破5元/斤大关。
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损失最严重的是上游养殖户。“全国范围内生猪养殖处于大幅亏损的局面,单头肉猪的亏损幅度达到350-380元。”。
“按照现在的情况,每卖出一头100公斤生猪,亏损大概500元钱,我们由母公司资金输入,还能支撑,但是周边一些小散户最多再坚持一两个月,肯定要关场退出了。”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斯格猪繁育公司总经理徐德平说。该公司是拥有基础母猪2200头规模的种猪繁育基地,目前销售额约7000万元左右。
生猪价重挫之下,养殖行业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困局,即使对规模化养殖企业而言,虽有各项国家政策补贴扶持,其损失也惨重。
雏鹰农牧公告称,预计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8160万元至9792万元,而上年同期还录得盈利达 5440万元;河南牧原股份则于日前发布业绩修正公告,将此前预计的一季度净利润变动区间2331.60万元至 3497.40万元,修正为亏损4500万元至6500万元,而上年同期盈利2914.50万元。大康牧业则预告一季度亏损300万-500万元。按最高预亏额计算,三家公司的亏损额度接近1.7亿元。
主营种猪繁育、生猪屠宰的高金食品则干脆退出了生猪养殖行业,其近期公告称,印纪影视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将借公司的壳上市,从食品加工企业摇身变成影视传媒企业。高金食品表示,上市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业务持续盈利能力较差,公司营业利润已连续三年亏损,无明显改善迹象。
对于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原因,行业内多名人士向记者透露,产能过剩、进口猪肉影响、市场消费不振三方面使得国内生殖养殖行业遭遇到近三年前所未有的冰点。
从2011年开始,国内猪价一直处于相对高位,使得此前养殖户对于行业前景看好,积极推进能繁母猪的补栏,导致去年和今年的产能大幅度拉高,目前生猪存栏量很高。
生猪供应增加的同时,猪肉消费却有所下降,由于政策原因,节俭风盛行,国内餐饮行业经营受到了挤压,导致了猪肉难卖。
另一方面,进口猪肉的冲击也比较大,2013年全年我国猪肉进口量58。4万吨,同比增加11.7%,而且价格还低于国内的毛猪价,这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压垮养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生猪价格的下滑却使得位于下游屠宰和肉制品公司受益。双汇发展证券事务代表梁永振则表示,“猪肉价格下跌对我们来说影响不大,反而会降低原料成本。”
“受益于猪价大幅下滑,双汇全年盈利能力会被看好。”民生证券一名分析师认为,由于肉制品加工行业集中度比较高,使得双汇发展作为行业龙头议价能力强,价格传导慢,体现在盈利能力上,加工企业毛利会增高。
深度调整期
在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看来,生猪饲养行业遭遇“寒冬”的原因,是由于2011年肉价飞涨,使得资本进入导致产能过剩。现在行业低迷,则标志着生猪饲养行业进入了调整期。 近年来在国内,养猪开始成为一个投资热门词汇。每隔一两年都会兴起一股养猪热潮,从2008年传出美国投行大鳄高盛集团斥资2亿-3亿美元在中国收购十余家养猪企业起,随后2009年连互联网圈的网易创始人丁磊也开始养猪。同时,养猪产业上下游的企业及养猪企业也纷纷大张旗鼓地加入或扩大养猪。除了本身跟食品农业相关的中粮集团投入巨资养猪外,包括武钢集团、复星集团、北京中实集团、广东德美化工等业外资本在2012年前后纷纷涉足其中。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资本更多是“雷声大雨点小”。尽管中粮集团先后宣传要投资几十亿元,但事实上,“目前中粮家佳康在全国拥有21个自建生态生猪养殖基地,但总体规模并不大,明年计划规模达到500万头生猪。”中粮集团旗下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一名人士称。
包括丁磊在内的养殖规模事实上也远低于其预期,而此前宣称要进军养猪业的钢铁企业武钢则并无下文。“土地、资金、环保三个问题上制约着规模化养猪场的快速上量。”高观说。但他认为,大规模资本化进军对生猪养殖行业并非坏事,“可以推动国内规模化养殖的进程。大企业进入养猪产业,一方面比散户更容易解决销售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集中化养殖控制猪肉生产成本和质量,其间如规模化生产速度能够上来,占据散户退出的市场空间,这样生猪养殖的价格周期稳定性也得到很好解决。”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目前国内养猪业集中度极低,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种大行业小公司的格局。目前,国内养猪业排名前10名的公司和品牌,市场占有率仅达1%-2%,而国内农业正经历着转型关键期,生猪养殖也要实现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
真正加剧猪周期(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的则是大量的小规模养殖的散户。“养猪本来就没有技术资金门槛,谁有点钱都可以进入。”徐德平认为。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已占养猪总量的 38.5%,但6000万个体养殖户依然是主力军。
而此波淘汰节奏被认为是规模化养殖挤压大量小散户,从长期来看,度过了这波调整期,行业仍会看涨,诸如雏鹰农牧、牧原股份等龙头企业。“大规模的养殖户一定会被淘汰,大的养殖场现在没有主动撤单的,都在硬挺着,谁先挺不住谁先撤。规模化养殖,从征地到建猪舍,到买猪、买饲料、买兽药,从开始投入到卖出,一头母猪要投资3万块钱,如果不是资金链断裂,没有办法,谁都不会轻易撤出的。”徐德平表示。
尽管当前国内生猪养殖业已经连续近一个月处于深度亏损区间,但养殖企业淘汰母猪的比例依然不高,目前国内母猪补栏与存栏均处于严重过剩。
跟前几轮猪周期不同,由于产能淘汰节奏变慢,此轮生猪行情将恢复缓慢,“这一波周期回暖非常缓慢,至少上半年不行,下半年起情况会略有好转。”高观认为,目前生猪淘汰产能节奏过慢,由于一直在规模化、资本化发展,导致大家应对波动的能力较强。
“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户以及资本逐渐回归理性,存栏指标并不会因为一时猪价的下跌而明显减少,甚至还有借机补栏的情况。”艾格农业分析师郭慧勇亦认为。“预计今年上半年将是生猪市场的深度调整期,这是低成本扩张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