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浙江仙居:吴家五兄弟养鸭致富

发布时间:2011-12-30  来源:浙江在线
摘要:吴家五兄弟的的致富经 仙居养鸭世家吴家五兄弟的的致富经 浙江在线12月30日讯 养鸭子,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不过,像仙居县白塔镇厚仁下街村吴家五兄弟的养鸭模式,可不多见。他们五兄弟分工不分家,从鸭苗饲养到成品鸭鸭蛋生产, 再到饲养老鸭,分工明确,合伙经
 
 
吴家五兄弟的的致富经
吴家五兄弟的的致富经

  仙居“养鸭世家”吴家五兄弟的的致富经

  浙江在线12月30日讯 养鸭子,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不过,像仙居县白塔镇厚仁下街村吴家五兄弟的养鸭模式,可不多见。他们五兄弟分工不分家,从鸭苗饲养到成品鸭鸭蛋生产, 再到饲养老鸭,分工明确,合伙经营,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他们的合作模式和养鸭体会,多少能给其他养殖户一些借鉴吧。

  冬日,走进仙居县白塔镇厚仁下街村,村民们说起吴家五兄弟养鸭共同致富的故事,争着你一言、我一句,津津乐道。

  厚仁下街村的吴家可谓“养鸭世家”。上世纪50年代,吴家祖辈就开始养鸭。现在,吴家共有六个兄弟,除了老六长年在外经商,其余五兄弟皆凭着祖 传养鸭技术,建立起“一条龙”式养鸭模式:老大、老二专门养蛋鸭;老三负责销售工作,老三的妻子有文化,到县农函大学学习了养殖防疫技术,专门负责饲料采 购和防疫;老四和老五以饲养和销售苗鸭为主。五兄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互帮助,联手致富,在当地传为佳话。

  如今,吴家五兄弟养鸭数量已达到5000羽,日产鸭蛋500多斤。五兄弟也因养鸭致富都盖起了漂亮的楼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老大:吃住在鸭棚

  年过六旬的吴家老大叫吴建飞,天生忠厚老实,不善言辞,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只会埋头干活。年轻时未曾娶妻的他,直到中年才在兄弟的牵线下娶了一个外地媳妇。

  年轻时的吴建飞,吃住都在鸭棚内,一个简陋的鸭舍和一床被子,就是他全部的家当。

  每天和鸭子打交道,他把鸭子当作亲人对待。每当看见鸭子们哄抢食物,他打心里开心。他甚至可以几个星期不离开鸭棚半步,睡到半夜又不放心,起床 看看鸭子才能睡得安稳。冬天的鸭舍特别寒冷,看着鸭子在冰冷的鸭舍内挤成一团,吴建飞就挨家挨户向村民买来稻草,铺在鸭舍里保持温暖。

  “那时候养鸭真的很辛苦,一个人又要管理鸭子,又要卖鸭蛋,经常天没亮就起床捡鸭蛋,再挑出去卖。有时忙得一天都顾不上吃饭。”吴建飞说,“不 过,我养的鸭子都特别听话。早上,鸭子会自己去溪水里觅食,天黑了就会成群结队地回鸭舍。现在,我已经和鸭子形成了默契,我喂食的时候用竹竿敲两下木桶, 鸭子们就全部出来了。”

  “我们都喜欢向吴建飞买鸭子和鸭蛋,他从不缺斤少两,宁愿自己吃点亏,也不会亏着乡亲邻里。每次给我们优惠,吴建飞也总是乐呵呵的。”邻村的张阿姨这样说。

  吴建飞说:“先利人,后利己。道理很简单,我们的鸭蛋质量好,是利人;人们吃了满意就再来买,我们也就有利了。”

  老二:喂养要有新点子

  老二吴建达和大哥一样专养蛋鸭,从事鸭蛋销售工作。但是,两人的性格不同,老大循规蹈矩,老二做事敢于突破创新。

  几十年前,吴建达养的鸭蛋和普通的鸭蛋一样,没有特别之处,赚不了钱。为这事,吴建达急啊!于是,他多次找兄弟们商量对策。

  该怎么做,鸭蛋才能有自己的特色呢?

  猪吃了配合饲料长得快,但肉的营养和味道不好;鸡、鸭吃了配合饲料产蛋多,但蛋的营养和味道也不好。

  吴建达向兄弟们提出“改变饲养环境,扩大承包溪滩和水塘面积”的想法,这样,既可以扩大蛋鸭的活动范围,增强鸭子的体质,又能让鸭子吃到小鱼、螺蛳之类的活食,同时,辅以喂粮食,就能提高鸭蛋的质量。

  兄弟们听后,一致赞同。吴建达开始试着用不同种类的饲料比较喂养效果。

  他特地把吃饲料的鸭子与吃青草、水葫芦的鸭子隔离开养殖,观察它们的蛋黄、蛋清、色相、口感有什么不同。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养在溪水里吃小鱼、贝壳和水葫芦的鸭子,产的蛋比其他鸭蛋大得多,蛋黄也更黄,而且还会产双黄蛋,口感非常好。

  就这样,吴家兄弟的鸭蛋在周边村庄开始出名。 

  “二哥,明天有温州的客人来看鸭子,需要8000只,我看你们家的鸭子可以出栏了,准备下。”老三吴建道是个销售能手,五兄弟的鸭蛋销售基本上都是他负责。

  老三夫妻:“销售大王”+“鸭大夫”

  吴建道还有个当“鸭大夫”的妻子——胡玲梅,她可是个得力助手。多年前,鸭子生病全凭养鸭人摸索着医治,治得好是万幸,治不好就是运气不佳。胡 玲梅却有新想法:“我读了那么多年书,连鸭子生病都没个法子,还得到处请人来看,怎么行呢?”于是,她专门到县农函大学学习养殖防疫技术。

  此后,她负责饲料采购和防疫,也一直免费为其他养殖户传授科学养殖技术和疫情防治等知识。特别是禽流感流行期间,胡玲梅无偿为各地养殖户提供防 疫服务,有几次甚至累得生病。“那时,远近几个村子就我一个人懂得医治,他们全都来找我,有时一天要给五六百只鸭子打针,吃饭时手也在抖。”胡玲梅笑着 说。

  “不过,大家也都说亏了我老婆,不然,损失就大了。”吴建道自豪地说。

  吴建道和妻子都是济贫帮困的热心人。

  几年前,白塔镇寺前村李昌玉因丈夫病故,儿子残疾,生活十分艰难。吴建道主动和兄弟们商量,先赊了几百只苗鸭给李昌玉,又教会她养鸭技术,让这 家人生活有了保障。横溪下家垟王金跃多次治病造成家境贫困,病后体弱不能干农活,想养鸭又无资金和技术,也是吴建道和吴家兄弟先赊给300只鸭苗并提供资 金和技术帮扶,又资助其儿子上大学,如今王金跃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08年,吴建道的鸭蛋经有关部门的检测后,被认定为绿色食品,获准进入县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销售。吴建道特地买了一辆送蛋的小货车,负责送货上门。他还在鸭子身上大做文章,去县城开了一家老鸭沙煲店,往饮食业发展。“自家的资源,总不能白白浪费了吧。”

  老四、老五:鸭子赶到哪里,他们就住哪里

  “我和老四一样,以鸭苗销售为主。我们游牧养鸭,每年养两批鸭子。”老五吴建德笑着说,“在仙居,像我们这样野外游牧养鸭的很少。”

  每年春收和秋收过后,他们会赶着鸭子去稻田里面放养,吃稻田里散落的稻谷。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去远地放养,省去一笔饲料费。

  每次放牧时间半个月左右,他们便开着三轮车,带着帐篷。鸭子赶到哪里,他们就住哪里。“夏天田里都是蚊子,第二天起来,全身被咬得都是包,又痒又疼。冬天寒风刺骨,夜里三番五次被冻醒,根本睡不好觉。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吴建德说。

  他说,游牧放鸭,可以提高鸭子的体质,产出的鸭蛋蛋黄比较结实,蛋清也比较清爽。为了鸭子和鸭蛋的品质,他们觉得苦中有乐。

  不过,在生态放养的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棘手的事情。

  几年前,刚刚秋收过后,老四吴建安赶着几千只鸭子去隔壁村里放养。结果,不少鸭子轻微中毒了。“那时候可慌了,好在三嫂懂得如何医治,我就打电 话给她。三嫂说是小问题,三两下就解决了。”吴建安说,“现在,我们的鸭蛋非常受欢迎,供不应求。如果不是人手不足,我还真想再多养一些。”

  吴家五兄弟的养鸭故事,在当地传开了。老三的妻子胡玲梅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心愿——把吴家五兄弟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书名她已经想好了,就叫《天道酬勤》。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