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淡竹秀丽的山水风景,大家都交口称赞,但若提到淡竹的生态农业,恐怕大家还比较陌生吧。土鸡满园飞,竹笋满山坡;土蜂采蜜忙,农家忙耕种……四月,记者一走进淡竹,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时时处处感受到全乡上下求发展、谋跨越的强劲之风,感受到生态农业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郁郁葱葱。
淡竹是台州市乡镇面积最大的乡,也是典型的以林业为主的山区乡,山林有32.7万亩,林业资源丰富,但总耕地面积却只有5776亩。面对如此少的耕地面积,淡竹乡的领导干部们迎难而上,因地制宜,以 “夯实基础、培育产业、促农增收、加快发展”为纲领,带动广大农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开辟了一条属于淡竹乡自己的农业道路———生态农业。除粮食播种面积达 8900亩/年外,先后建立了竹笋两用林基地1000亩,土鸡养殖10万羽,土蜂养殖1万多桶,蜜桃基地1500亩,杨梅基地2300亩,油菜种植近 1000亩。
土鸡土蜂,农家的“钱袋子”
远远地望去,淡竹尚仁村对岩山脚下,一派生机盎然。原来,8个养鸡大棚就设在这个四面环山、风景秀丽的天然养殖基地上,5万羽土鸡在这里悠闲地打鸣、觅食。土鸡的主人是一对年青的夫妇:余宝华,戴娅红,他们起早摸黑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些土鸡,丰收的笑容挂在了脸上。
2000年,在淡竹乡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余坑村村民余宝华夫妇开始养鸡,以0.80元/只的鸡苗优惠价购买到了2000羽小鸡。6月份开始喂养,到12 月份眼看可以陆续出售了,但是由于当时道路不便,信息闭塞,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余坑这个小村庄有人养着一批土鸡。所以,2000羽鸡根本没有销路,夫妻俩又急又愁地三天两头往乡政府跑,希望乡政府帮他们把信息传出去。乡政府获悉后也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寻找销售渠道,第二年的4月份,土鸡终于卖完了。第一次养鸡没有亏钱,但是也没有赚到钱。
要强的余宝华夫妇没有放弃养鸡,他们坚信一定可以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终于向他们张开了怀抱。如今,零星发展了4个小规模的养殖基地,每批土鸡已达到了5万羽,杭州、温州、丽水、上海、深圳和江苏等地客户纷纷上门收购,固定的客户就有10多个,2010年,利润达到10万元。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余宝华夫妇还建立了早就梦寐以求的合作社———“淡竹乡宝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周围散养的农户集中起来,发展为合作社社员,实行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运作过程中,戴娅红发现,有些普通农户(非合作社社员)养了鸡却卖不出去,她想了个法子,采用老母鸡换小鸡的办法,将农户手中的老母鸡进行折价,换成小鸡。这样既解决了农户卖鸡难的问题,又解决农户鸡苗短缺、难以扩大养殖规模的难题,同时,也为合作社增加了农家鸡的来源。余宝华夫妇在致富的同时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聘请村民来基地参与养殖,或者,每户农家都养土鸡,多则上百羽,少则二三十羽,鸡养大了由合作社统一出售,每户每年靠养鸡平均增收2000元。
4月18日下午,在副乡长张清的热心带路下,远道而来的杨女士找到养蜂土“专家”余何弟,向他购买了5公斤的土蜂蜜,“这么好的土蜂蜜,我要介绍其他人也到这里买。”
淡竹乡的生态环境优美,林茂花密,水资源丰富,是土蜜蜂纯天然的养殖基地。一直以来,乡党委政府积极鼓励村民养蜂,为低收入的养蜂户争取省、市、县的结对帮扶政策,争取资金扶贫;通过农民信箱为农民提供更多免费的信息,帮助农民打开销售渠道;同时,乡工作人员积极向外界推荐淡竹乡的土蜂蜜。
由于土蜂蜜有很高的美容和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市场的欢迎。前年,土蜂蜜的价格为40元/公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土蜂蜜的价格已经达到了100元/公斤,养蜂给蜂农带来很不错的经济收入。
养土蜂有30年经验的余坑村残疾村民余何弟,全家的经济收入全指望着“土蜂”,他精心饲养的土蜂有100多桶/年,一桶土蜂年产5-10斤蜂蜜,个别蜂桶甚至会产20来斤蜂蜜。100多桶土蜂全年产蜜1000多斤,按照市场价50元/斤,年收入5-6万元。每年从3月份开始到5月份,是养蜂最忙的季节。分蜂王、取蜂蜜、割雄蜂巢,这时候,余何弟就会住在山上,每桶蜂每天至少查看3次。“目前正是分蜂桶的季节,蜂王会产出新的蜂王,每天平均可以分离出6桶新的土蜂。”余何弟说,“今年到现在,已经分离出100桶新的土蜂,由于淡竹的土蜂蜜越来越出名,很多人都会慕名而来,我从来不会担心销路。”
据了解,目前,淡竹乡土蜂养殖达1万多桶,每个行政村或多或少都有土蜂养殖,以余坑村、淡竹村和沙湾村为代表,一些多的村养蜂达200多桶,少的村也有几十桶,如金山村、朱坑里村。
蜜桃仙梅,村里的“摇钱树”
“这个季节,村民们主要的农活是保果和防病虫害,应使用‘硼砂’和‘托布津’,这样能有效地起到保果和预防的作用……”4月15日早晨8点,淡竹乡下齐村广播又响了,朱伟才等村民们连忙放下手头的农具,仔细聆听,原来,是村技术人员通过村广播传授春季栽果技术。
淡竹乡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以山林发展农业是个不错的思路,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优势,与上级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联系,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为村民提供种子、种苗和技术培训,送科技到田头,并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及时帮助村民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上旅游业的推动,村民们的果林收入大幅度增长。以下齐村为例,下齐村共种植了1500亩水蜜桃,一年的蜜桃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30%。
“去年,我们下齐村发生一件让人不敢相信的事,有4只蜜桃卖了100元,最重的一只桃子1斤4两重,王母娘娘的寿桃也不过如此啊。”下齐村党支部书记朱伟文自豪地说,“我们村产的桃子,不但果子,就连泥土和水份都是送往杭州检测的,桃的糖度在14%,口感非常好。去年年底,还通过市、县农业局的验收,下齐村被评为农业特色村。而且,你听说过吗?我们种的桃子可以当饭吃,随便吃绝不会闹肚子。”
说起种桃树,那得从2003年说起,那年,该村的小伙子齐卫军无意中在杂志上看见山东的桃子个大、味甜,种植桃树无需过多的管理。“下齐山林面积这么大,为什么不试试栽种桃子?齐卫军到山东农科院拿了5个样桃和10棵树苗回来,并到杭州、温岭和黄岩等地作了市场考察。“听说这种桃子的市场价为3元/公斤,比种田肯定要好得多。”回来后,齐卫军与村支书承包了80亩山地开始种植从山东带回来的桃树。 2007年,桃子开始正式投产,由于桃子的品质好,一下子赢得了客户的好评。于是,村民们纷纷主动开始要求种植桃树,种植户不断增加。2009年,齐卫军成立了“仙居县一凡果蔬专业合作社”,对68户合作社成员统一管理;注册了“永安溪”蜜桃品牌,2010年通过绿色认证。朱伟文介绍,该合作社种植了3种蜜桃,一种是红皮红肉的普通蜜桃,每年7月就能上市;一种是紫皮紫肉的紫桃,每年8月成熟上市;还有一种是红皮黄肉的黄桃,每年10月份才可成熟上市,这样一来,错开了蜜桃的上市时间,“从明年起,客户有口福,我们的桃子又能卖出好价钱。”
成功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不,横溪、白塔、湫山、朱溪等各乡镇的村民也都纷纷主动来购买下齐的桃苗。接下来,下齐村准备把蜜桃产业做大做强,把种植面积辐射到周边村庄,带动其他村庄一起加入种植行业。如,在尚仁、下陈朱等村的梯田上都栽种蜜桃树,不仅经济收入可观,还非常美观。
除了蜜桃,淡竹的杨梅也值得一说。仙居杨梅已经在全国打开了市场,种植杨梅毫无疑问能帮助农户走上致富的道路。下叶是淡竹乡最大的杨梅基地,总面积达到2300亩,全村有459户、总人口1263人,70%村民都种植杨梅,杨梅占全村总收入的30%。
15年前,下叶村开始陆陆续续种植杨梅,到2003年,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为了调动农户种植杨梅的积极性,淡竹乡政府鼓励农户承包经济林种植杨梅,承包期前5年免收上交款。2004-2005年,下叶杨梅种植面积增加到2000多亩。为了保质保量,县政府出资在下叶村建立杨梅检测室,淡竹乡派人负责检测,到园地抽检;乡农技人员实行“三位一体”农技服务体系,在施肥、剪枝等不同时期,实地技术指导;下叶村建立专业管理队伍,30位村民自愿担当质量和安全监督员。此外,下叶仙雾果蔬专业合作社和国轩果蔬专业合作社主营杨梅,为了合作社能发挥最大的功效,特聘请福应街道技术员长年驻村指导,同时邀请沈青山为技术顾问,指导农户如何进行杨梅统防统治工作。
“我们村的杨梅大户有了,像余明火、吴正福、王凤华、崔军伟等,也建立了一些销售渠道。”村党支部书记余老糯说,近年来,下叶的杨梅除了销到本县外,还销往杭州、上海、北京、徐州和安徽、江苏等地。接下来,该村准备筹集资金,修建杨梅市场和杨梅专用道,进一步拓展杨梅的销售渠道。
养牛养羊,淡竹的“大粮仓”
“生态农业是淡竹的‘解渴产业’、新农村建设的‘致富产业’,是美好家园的‘基础产业’,”淡竹乡党委书记李建群说,为了推进生态农业,这些年来,该乡主要抓基础的夯实、产业的培育,从而加快发展、促农增收。
任何产业的兴盛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托举。近年来,淡竹乡持续不断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至2008年,完成康庄工程建设35.5公里,在全县率先完成 27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完成白龙线改造9.5公里;投资90多万元建成143米的石盟垟大桥。组织兴修水利,对山塘水库、渠道堤坝予以加固修整,投资40余万元在龙谭头、余坑两村修建2000米渠道,新建防洪大坝2280米;先后完成下齐、林坑、南木坑拦水坝建设。完成土地整理220亩,宅基地复垦25亩。各类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充分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先后完成叶坑、辽车、石盟垟、下陈朱等村饮水改造工程,有效保障了农村农民饮水卫生。
低收入农户也是农村大家庭的成员,如何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该乡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开展结对帮扶、强化农户培训、发展异地来料加工等措施,推进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搭建来料加工平台,培育了一支经纪人队伍,建立了尚仁、下齐、下叶等5个来料加工示范村,有效地推进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工作,帮助1072户低收入农户实现创业增收,人均增收587.5元。
此外,为保证农业生产所需,淡竹乡还成立了一支以5名责任农技员为主体,由乡土人才、种养殖大户组成的农业公共服务队伍;组建了乡农技服务中心,划分了5个责任区,落实责任,开展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督、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使农业服务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水稻种植全部实现统防统治,按照绿色农产品标准生产。辽车、油溪、冯科头、石盟垟、下齐、尚仁、下郑、沙湾等村人工生态湿地建设全面启动,16个村达到县级生态村标准,石盟垟等4个村上报市级生态村,淡竹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现在,游客来淡竹,第一个要点的菜就是土鸡。今后,我要让游客忘不了的是淡竹的牛肉和羊肉!”李建群说,按照大农业的概念,林业畜牧业也是大农业范畴,淡竹耕地少、山林多,且多是低山缓坡,非常适宜放养牛羊等,发展畜牧业。随着台金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相续开通,淡竹乡的区位优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靠山吃山,淡竹乡就要做足 “山”字文章。现在,已养殖了1000多头牛,5000多头羊,而养牛羊则是淡竹乡今后的主攻方向,越来越多的牛羊会成为淡竹的一大新特色,是淡竹的后备 “大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