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后,干江镇老敖前村种植户龙翠兰刚把今年的第一批香瓜上市销售。这段时间,她又忙着在大棚里悉心照顾每株瓜苗,时不时地用小水壶洒些水,以期“五一”前后第二批香瓜上市能卖个好价钱。
“第一批香瓜的批发价卖到12元/公斤,按往年的行情,第二批一般能卖到6元/公斤。不过,今年由于天气不好,相当一段长时间是持续阴雨天气,因此第一批上市的香瓜不但个头小,而且产量很低,平均每亩产量比往年同批次少了80%左右。”4月15日上午,正在大棚里察看7亩香瓜生长情况的龙翠兰有些忧心地说。
操着外地口音的龙翠兰,是一位外来媳妇。1992年,她从家乡广西省南宁市远嫁到了干江镇,就此把家安在了玉环。从1999年开始,她就与大棚种植香瓜结上了缘,这一种就是10年。
“刚开始,我并不想搞种植业,觉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太辛苦了。”龙翠兰说,那会儿,是在温州经营蔬菜生意的丈夫不断地鼓励她,认为在厂里打工一年也就赚个1万多元,而且还要受诸多约束,自己从事种植业起码比较自由。丈夫的话打动了龙翠兰,于是,她就承包了五六亩田地,跟着别人到种子公司买了些香瓜种子,摸索着踏上了大棚种植的道路。
对龙翠兰来说,种植香瓜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那年,她就栽过两个跟斗。这两个跟斗,主要栽在种植药水的调配上。从香瓜种子的培育和瓜苗的成长,需要不断施加一些肥料和药水。由于对药水的调配比例一窍不通,在请教了几次仍然无果的情况下,龙翠兰就自己按照说明书进行调配。
看着香瓜苗慢慢开花、结果、成长,龙翠兰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当第一批香瓜收获上来后,一品尝,她就愣了,因为香瓜全成了“苦瓜”,这次收成以失败告终。经过分析,龙翠兰得出结论,是自己调配的药水比例过浓了。于是,她就减低了比例,把希望寄托在第二批瓜上,可是,由于药水的比例过稀,这回结出来的瓜虽然不苦,可产量非常低。
连续两次的失败,并未让龙翠兰因此却步,她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后,慢慢摸出了一套培植香瓜的技术,种植的道路也开始越走越顺。前两年,她一共承包了25亩田地,不仅种香瓜,还种起了盘菜、西瓜、冬瓜等农作物,年收入达10万多元。
“其实种田真的很累很辛苦,平时风吹日晒的,有时遇到半夜刮风下雨,还得爬起来到田里来看一下。”龙翠兰说,25亩承包田上的农活,除了种苗、剪藤、收成时会请一些工人外,平时都是她和丈夫在照看,每年下半年丈夫外出经营蔬菜生意了,她就得一个人照应。“不过,想想收入比在工厂打工要好多了,心里就觉得这么苦也值得。”
虽然现在种香瓜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谈起今后的目标,龙翠兰还是决定明年减少西瓜和盘菜的种植面积,把香瓜的面积从现在的7亩扩大到10多亩,因为她觉得自己最擅长的还是种香瓜,对西瓜和盘菜的种植技术都不太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