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小汤包里的致富道(视频)

发布时间:2008-05-06  来源:www.cctv.com
摘要:2008年4月,我们再次来到了浙江省绍兴市,这次我们是要回访致富经曾经报道过的主人公--陈庆松。 2007年3月,致富经栏目曾以《包子好吃全在馅上》为题报道了陈庆松用小汤包创业致富年赚30万的节目。时隔一年,陈庆松发展的情况怎么样呢? 陈庆松:我们以

        2008年4月,我们再次来到了浙江省绍兴市,这次我们是要回访致富经曾经报道过的主人公--陈庆松。

        2007年3月,致富经栏目曾以《包子好吃全在馅上》为题报道了陈庆松用小汤包创业致富年赚30万的节目。时隔一年,陈庆松发展的情况怎么样呢?

        陈庆松:“我们以浙江为点,以浙江绍兴为点,整个浙江省已经辐射到了,现在已经辐射到周边的山东省,还有最好的就是东北三省,2007年底我们已经做了809家加盟店。”

        以前陈庆松被称为“为包子而生的人”,靠包子店每年能赚到30万元,现在他通过传授汤包技术,发展加盟店,一年赚到了300多万。

        从30万到300万,对于陈庆松这个农村小伙儿来说,这一年间,都发生了些什么呢?

        今年30岁的陈庆松,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红铺镇。因为家庭贫困,他15岁就外出谋生,靠着包子,陈庆松不仅有了一份事业,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家庭。

        2000年,陈庆松在上海的包子铺因为城市拆迁关了门。偶然之间,他来到了浙江省绍兴市。在一家集贸市场的门口,陈庆松开起了包子店,小店只有十几平米,员工只是夫妻两人。包子店开张了,但是周围的商户却对于这个外来的小伙儿充满了怀疑。

        汤包经营户:“他刚来枫桥的时候,我以为这个牌子,在我们枫桥是打不开市场的,这个枫桥人对这个牌子来讲,不感兴趣,因为我们南方基本上吃大米的。”

        汤包经营户:“早上 以前吃稀饭吗,稀饭,油条。”

        以前也有人在这个地方开过包子店,但是因为生意清淡关门大吉了,而陈庆松的汤包却渐渐被绍兴人接受了。

        陈庆松:“我们这个汤包,它是很有特点的,它皮薄,有韧劲,我给你们看看汤水,现在我们这个汤水,不多不少这样吃一口,正好把汤水吃完。”

        汤包经营户:“刚来的时候太好吃了,好。”

        记者:“排队吗?”

        汤包经营户:“排队。”

        记者:“咋排呀,外面都是人吗?”

        汤包经营户:“这外面都是,那个路上面全是人了。”

        一年过去了,陈庆松一算账:5毛钱一个的小汤包为他赚到了30万元。陈庆松在绍兴开包子店一年赚到30万的消息,迅速在安徽老家得到传播,每一次的口耳相传,都将陈庆松说得更加传奇。

        汤包经营户:“在我们传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说在几百万,200万 或者300万这样地传。”

        陈庆松:“他们都喊我小名,他们年纪大的那个,不叫我小名,因为我小的时候头大,第一句话他来的,他说大头呀,我现在来投奔你了,跟你学这个手艺了,你好歹帮我教教好”。

        从2004年开始,先后有100多个亲戚、老乡来到绍兴投奔陈庆松,跟着他学会手艺之后,他们也在绍兴开起了包子店。

        记者:“记不记得第一年你来绍兴挣了多少钱?”

        陈庆松的妹妹陈庆红:“第一年反正什么都除掉了,我们存折上有六位数了。”

        汤包经营户:“就是没脚链,手链、项链什么都有的”。

        《致富经》栏目主编 陈翔:“你当时来到绍兴的时候,你发现绍兴的市场,基本上算是一个空白的,你是怎么来看待这种市场空白的?”

        陈庆松:“不是说光脚的人就代表他不穿鞋子,就我们绍兴我来了以后,我来的那个时候,绍兴这边包子店就是没有,没有不代表当地人不吃,我感觉这个市场 包子市场,在当地绝对是巨大的一个,对于我来讲,我感觉当时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致富经》栏目主编 陈翔:“很多创业者他在起步的时候,往往会说,我发现不了商机,我身边的商机在什么地方,你怎么来看待?”

        陈庆松:“创业者发现商机这个事,就拿我来说吧,我每到一个城市,每到一个城市去,不管是做工作也好 去玩也罢,我都会把当地的这种小吃,因为我是做小吃的,我都会把当地的小吃去考察一遍。”

        《致富经》栏目主编 陈翔:“我接触了你很多的街坊,大家评价你人好,你觉得人好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不是很重要?你怎么去培养你和顾客之间这种亲和力?”

        陈庆松:“看人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东西一定要真诚,客人来了你一定要以那种,非常敬仰他非常崇拜他的那种眼神去看他当成是我们的领导 我们的长辈。”

        《致富经》栏目主编 陈翔:“那用你敬仰的目光,看看我行吗?”

        陈庆松:“那我这样 看你大哥来了,比如你来买包子,大哥你好,今天吃什么包子,今天这副眼镜戴得特别好,适合你,很有气质,做生意不是说,把前面这个客人,全部卖完了你这个店这个生意感觉就好,不是这样的,一定要长期店前面,有几个人在那里等就是等我们这个产品,人气,什么叫人气,就是人能把人带过来。”

        老乡们跟着陈庆松来到绍兴做汤包赚钱,按道理他们和陈庆松之间的关系应该非常融洽,然而2007年致富经第一次采访陈庆松的时候,他却正与这些老乡陷入矛盾之中。这种矛盾就在于陈庆松要老乡们统一更换招牌。

        当时为此陈庆松的妹妹还与妹夫闹起了家庭矛盾。

        记者:“你跟你老公吵过吗?”

        陈庆松的妹妹 陈庆红:“吵过,最严重的还打过呢就是为这种事。”

        记者:“怎么打?”

        陈庆松的妹妹 陈庆红:“就是打耳光。”

        陈庆松:“他们说影响生意是次要的,他们就是打心里,就怕我们收他们钱吗。”

        一直以来,陈庆松对于老乡的店都是属于帮忙,突然要对他们进行管理,并且让自己陷入僵局,全是因为当时他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陈庆松:“他这个店弄好了以后,弄标准以后,弄得干净了 漂亮,弄的一个标准化了以后相对来讲,对外面这种,这种客户比如说有人想来学习的这种人,对他们应该就有一个,好的一个例子。”

        陈庆松就是想发展汤包的加盟店,他的这个想法和一个土生土长的绍兴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周波。

        周波:“那个时候店很杂很乱,什么天津汤包,中国汤包王,很多牌子,我也搞不清楚到底哪家店比较正宗,比较好后来我一边买早餐,一边在打听,他说这种店呢,都是一个人带出来的,就是一个安徽人带出来的。”

        经过近一年的交往,陈庆松和周波两个人各出资50%成立了公司,陈庆松担任总经理,周波出任营销总监。在周波的建议下,陈庆松决定发展加盟连锁,他还用有绍兴地方特点的名字重新注册了商标.

        绍兴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很多的外来创业者提出了“新绍兴人”的要求。

        浙江省绍兴市政府副秘书长  寿炳尧:“全国各地在绍兴的人也很多,很多人就是没有像陈总一样,找到绍兴的,它的优势,绍兴的特色,跟我自己,在那边有技术,或者有这个创业的其他方面的资源的话,怎么样去结合。双方找到一个共同点,结合点,这样有利于,本身有利于绍兴的发展,也有利于这些创业者的进一步提升自己,进一步做大规模。”

        按照加盟的规划,首先就要改变老乡们各自为战的局面,统一换上公司注册的招牌,接受陈庆松的管理。陈庆松没有想到,这会在老乡中引起一场风波。

        《致富经》栏目主编 陈翔:“那么说很多创业者在创业起步阶段,也会碰到像你这样的亲戚,朋友,家族式的东西,你会给他们一个什么建议?”

        陈庆松:“我感觉呢,以后再有人创业,走这条路的时候,一定要给它规章制度,从打一开始就把它制订好了,一定要超前,就是打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把这个规章制度,这个条条框框,把它写的很明晰。”

        2008年,当我们再次来到绍兴的时候,陈庆松120多个老乡们已经有80多人跟着换了牌子,成了陈庆松的加盟店。

        从对抗到接受,从分散到统一,陈庆松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从2007年开始,在陈庆松的劝说下,一部分老乡开始使用陈庆松免费提供的统一招牌,但是有的人对于陈庆松提出的统一装修店面,提高卫生档次的要求一直拖延着。陈庆松也曾对一些人进行管理,但是他遇到了更大的压力。

        陈庆松:“老家里这些长辈就打电话过来了,他说你陈庆松现在赚了钱,就不得了了,家里一个堂弟,在你那里混点饭吃,你还这样那样的,那样这样地整他。”

        无奈之下陈庆松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出钱给一些迟迟不行动的亲戚老乡装修门店面。

        陈庆松:“5000元,亏不亏呀 肯定亏的罗,一般这种事情我不跟她讲的,就是我偷偷地把这个钱,给人家付了,反正不让她知道,知道了她肯定要吵架的。”

        就是现在,陈庆松对于老乡们仍然有种无奈。

        陈庆松:“他要,你说来了,你说我不找他要钱的他这样你说我找他要钱,不好意思要钱的对不对。”

        记者:“他怎么知道你这儿有?”

        陈庆松:“看到了。”

        汤包经营户:“我们冬天有冬装,夏天有夏装,都是陈总免费提供,你自己硬要吗到我这里拿。”

        陈庆松做汤包好吃,关键就在于馅料上。但是一些人总是会在工艺上出现偏差,甚至会偷工减料。

        汤包经营户:“多加点水吗 加在馅里,少放点调料,调料这么贵少放一点呀,多加一点水呀。”

        陈庆松:“有的顾客在这里说,他说东街吃了这个馒头,味道没有西街的好呀,西街的馒头有时候没有东街的好呀,这样的,经常就有这种情况。” 

        做馅儿是件辛苦活儿也是技术活,以前亲戚老乡觉得陈庆松做的馅料味道好一些,现在陈轻松要统一管理他们,于是有的人也提出要求,要陈庆松统一提供馅料。

        通过配送馅料来统一包子的口味,陈庆松觉得还是划算的。从此陈庆松开始给老乡们配送馅料,一斤馅料只收两三毛钱的加工费。可是时间长了,有的人又开始嘀咕了。

        汤包经营户 刘红阳:“就是说考虑了一下,作为拌的话,毕竟它也要有利润的,对不对,我们这一下可以,把这个利润省下来,然后我们自己多发展一下。”

        顾客越来越少,刘红阳准备重新找店另开张,而他要选的地方就是陈庆松能够送馅的地方。

        陈庆松通过统一配送馅料,控制住了包子最关键的口味问题,他也在送馅料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商机。

        陈庆松:“当时我的出发点是,虽然是不赚他们什么钱了,就是当时我的出发点,是不赚他们钱,后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无形当中,我这个原材料,以前我买10斤是12元钱,我现在买100斤 1000斤,我现在买1000斤它就便宜了,无形当中这个利润就出来了,因为我们馅料,那我简单一点比喻,我馅料一家挣10元钱一天我100家,一天就1000元营业额,1000元的纯利润”。

        老乡的包子店慢慢走上了正轨,随着周波的营销和推广,吸引了很多外地人找陈庆松学艺,而这时的陈庆松力不从心了。

        周波:那么他那个时候,就停留在收徒弟的这种概念当中。然后一个人过来,在他这边,真的要待几个月,说的一点不夸张,给他倒水倒尿,这个很正常,以前就是这样子。第一时间太长,他必须在他身边待几个月之后才能毕业,第二他真正一些成熟的东西,他教不了人家,他只会教人家,而且他说不清楚.

        在周波的建议下,陈庆松把自己的包子店交给亲戚打理,成立了培训中心,把自己做包子的技术进行了量化,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学员进行培训。对每一学员,陈庆松收取8000元的技术培训、商标使用等费用。

        做包子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做汤包陈庆松却有诀窍。

        汤包经营户:“就跟他们大包子差不多这个。”

        记者:“他那边那个有汤吗?”

        汤包经营户:“没有汤的他们,这个面粉发过的。”

        记者:“这个地方是面皮。”

        汤包经营户:“那个是没有发过的。”

        记者:“灌汤包用面皮包,这个用面粉包的,发酵过的包的。”

        汤包经营户:“对,面粉不一样。”

        很多人都会做汤包,可是这些汤包大多是用没有发酵过的死面,陈庆松能用发酵后的面能包住汤水就让学员不可思议。而陈庆松的汤包更为关键的就是馅料的调料包。

        陈庆松:“我们这种调料放进去,就是我们自己核心密制的这种调料放进去,就是肉没有这种骚腥味,吃起来很香的,扒开了就有香味。”

        按照自己的经验,陈庆松把培训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从和面到包馅陈庆松都会亲自传授。

        现在在陈庆松的培训中心里,长期有几十个学员。

        陈庆松:“他已经有七分的像了,七分的像,学的我最少八分了,有八分了因为他就是经验不足。”

        记者:“你看他两分不像是哪儿呀?这是这个包子这是你包的。”

        学员:“嗯。”

        记者:“哪一个不像呀?”

        陈庆松:“像,这个形已经像了,主要我说的是内在的这种内涵,就是店怎么运作,怎么开的这个经验。”

        记者:“想一个月挣多少钱呀?”

        学员:“一个月挣个五六千吧。”

        记者:“五六千。”

        学员:“对,我们心也不大。”

        记者:“心不大。”

        学员:“对。”

        记者:“你们这儿想一个月,挣一千块钱的举手看看,想挣多少,一千的没有一千我们就不来了。”

        记者:“两千的呢?”

        陈庆松:“两千的也没有。”

        记者:“三千的有吗?”

        学员:“没有。”

        记者:“三千也没有呀?挣一万的想不想。”

        学员:“一万有。”

        记者:“一万呀。”

        学员:“起码都得一万。”

        记者:“都想一个月挣一万呀?”

        学员对于创业他们充满了渴望,但也存在冲动。

        学员:“我想挣一万多还好呀,挣个一万么。”

        记者:“有没有人觉得回去开店,开了之后会有风险的,有没有人考虑到这个事,没有没有是吗?”

        陈庆松:“加盟商因为来的这些人,都是相对大部分人来讲,都是这种下岗工人,还是这种农民多,那我也是从农民出生的,农民家庭走出来的,我最大的担心就是,担心他们亏本。”

        用汤包创业,不仅赚的是辛苦钱,而且也会因为选址、技术把握以及个人因素存在风险。

        记者:“你三点能起来吗?”

        学员:“可以的,我夜里一点钟都能起来。”

        陈庆松:“这个不是一天两天主要是长期,长年。”

        学员:“就是一开始一个月,可能比较辛苦一点,习惯下来,我想也就差不多。”

        陈庆松:“你做了打退堂鼓,到最后就有损失。”

        决定包子口味最关键的调料包也是由陈庆松自己配置后统一发放给加盟店,甚至在包子店开业的初期,他还会让一些安徽老乡去帮一段时间的忙。汤包是个小本创业,对于来学习的人,陈庆松也一直建议像在绍兴一样用小投入,只开十几平方米的小店。

        陈庆松:“尽量投资少一点的钱,把这个店开起来,能挣到钱,应该是我个人的一个本意。我不希望开我们这个店投资了十几万块钱,那投资越大,相对来讲风险就越大。”

        可是这种建议却在山东出现了问题。杨继涛是在山东临沂市最早开设汤包店的人,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的包子店已经关门了。

        记者:“你说绍兴那里一样?”

        汤包经营户:“对呀, 和绍兴那个是差不多,要比它那个大一点,但是北方人的习惯要坐在店里面吃,所以说我把炉子搬到外面去。”

        把炉子放在屋里,顾客没有地方坐着吃包子,搬到外面城市管理又不允许,无耐之下,杨继涛只得另外寻找地方开店。

        在绍兴开包子店,顾客都是拿着包子走着吃。有了杨继涛的教训,陈庆松和周波也开始了新的思考。

        周波:“怎么样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是我想的最多的。”

        陈庆松:“你不管是从天津也罢,从新疆也罢,来了这里以后,你吃我们的包子,你感觉哪个地方不对,是口味太咸,还是口味太淡,还是口味不辣你提出来,我会针对你们当地的口味,我调这个口味给你。”

        截止到2008年3月,陈庆松的汤包已经在全国发展了800多个店铺。对于这些店铺,陈庆松也作了个统计。

        陈庆松:“我统计了一下,我们加盟商当中,10%的店就是亏本了,还有10%的店呢,它就没开,30%的店呢,余利呀不是非常丰厚,还有30%的店呢,应该是余利非常好的,还有20%的店是顶尖的,顶尖的什么意思它们一年都能赚个三四十万”

        《致富经》栏目主编 陈翔:“来绍兴创业八年,从一无所有到现在身价过百万,这八年,你怎么评价你创业过程中间,最关键的几步,你是怎么看待它的?”

        陈庆松:“我打一开始的关键,就是你的这个人的心地,一定要实在,能帮到人家的尽量帮人家,打开始的那第一步,我要不是在帮人家,那绝对做不到今天,始终还是一个包子店,第二步呢应该也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你一定要心态非常好。第三步应该就是,第三步就是对别人的承诺,既然说出来的话,做到了一定要实现。”

        《致富经》栏目主编 陈翔:“接触你很多员工,说你经常对他们说三句话,这三句话是什么?”

        陈庆松:“那我们这个产品,就要你的良心要实在,生意好了一段时间以后,你明天偷工减料,对吧,你后面的,你哪怕再好,后面的服务各方面再好的话,不好吃人家是不会来吃的,换位思考你一定要,你卖这个产品给他的时候,你要自己能咽得下,那你才能卖给别人,你前期的产品好,你的换位思考各方面都好的,还有就是你这个服务要好,就是要经常笑。”

        每天都有人来找陈庆松学艺,每天也会有人毕业。当他们在和陈庆松合影告别的时候,总是会展露出灿烂的笑容,在他们对创业充满乐观时,我们也希望他们能把笑容保持永远。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