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的一天,一直在外打工的赵鑫州带着妻子回到了村里,他们不仅要回来种田,而且要挑战村里从来也没人敢做的事,在山上开荒种80亩地的生姜。
赵宝树:“他肯定要失败,我的思想是这样子的,他卖也卖不出去,他一个人,如果生姜开始得姜瘟了,你来都来不及卖。”
夫妻俩种姜,不仅外人不理解,更让赵鑫州的母亲非常伤心。
母亲:“我的儿子不争气,那读书读成这样,我们辛辛苦苦赚钱给他们读书,他还要搞农业。”
五年后,人们再谈起赵鑫州时,却对他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赵宝树:“年轻人,他有这种勇气,以后我也相信他了。”
村民:“大家都知道的,从来没有这么能干的到这里来,都是他最能干,到这里来开发生姜。”
现在,赵鑫州成了这个镇上种生姜的领军人物,他从当初的八十亩扩大到四百亩的生姜面积,年创产值300多万,短短的几年时间,赵鑫州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永康市是我国的五金之都,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赵鑫州一年打工也能挣上十七八万元。2002年3月,赵鑫州休假回家去菜场买菜,发现很难再见到本地的一种五指岩生姜。
赵鑫州: “五指岩生姜名气很大,但是谁都只是种一点点,变成了现在这种状况。名气很大,没有产量。”
五指岩生姜产地位于永康市中山乡,四面环山,平均海拔500米,在当地也算高山了,再加上气候适宜,五指岩生姜味道辛辣,在当地有很大的名气。
村民 金爱萍 :“一天吃了三钱姜,到老不用开药方。掰起来很香的,还有一股烟,别的地方的生姜没有烟的,我们掰起来有一点红色的烟。”
村民:“闻起来都很香的,妇女坐月子就是要吃这个姜的。”
当地有吃姜的风俗,一日三餐少不了姜,而五指岩生姜又有很好口碑,赵鑫州决定种姜,他发现当地生姜不赚钱,主要是不上规模。就算是镇里种了几十年的老把式也不过种了一亩地的姜。
施性阶:“我们这里的生姜很娇贵,就像小孩子一样,它很娇嫩的。”
村民:“如果得了姜瘟是没有办法的,瘟姜就是烂掉了。”
按照村民的收入,如果一亩姜能卖3000元,自己种植80亩生姜就能赚上24万。赵鑫州便和妻子上山开荒种下了生姜。然而,当初他们看中山高种出的姜品质好,却没想到山高也使浇水变得十分困难,田里大面积干旱,一半以上的生姜都被旱死了。
正当夫妻俩为旱情发愁时,一场暴雨让他们喜出望外,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然而第二天夫妻俩上一看,田里的生姜却因为这场暴雨导致气温陡降,生姜不适应气候又死了大半。
妻子 孙丽华:“那个时候就开始大片大片地得瘟疫了,生姜基本上都倒的差不多了。我们夫妻两个躲在里面,躲在里面流眼泪,就是说不应该在这个地方呆,有点后悔。”
赵鑫州的80亩生姜只产了12万多斤姜,拉到市场上去卖,勉强卖出11万元钱,除去开支成本才赚了2万元,还不如出外打工的一个零头,这个结果让夫妻俩很伤心。听不了别人的闲言碎语,第二年夫妻俩在原来的80亩生姜地里接着种生姜。
赵宝树:“他上山比我们辛苦,他和老婆天天去的,天下雨也去。”
记者:“你们不去吗?”
赵宝树:“我们不去,我们在家里打老K,打麻将。”
妻子 孙丽华:“已经选择了这条路,我们就得把这条路走好,不要在我们不懂的情况下,栽一个大跟头。”
第二年,为了防治生姜干旱,夫妻俩租了一个水泵,每天及时地浇水。2003年11月,赵鑫州的生姜获得了大丰收,产出30万斤。这一年,他的弟弟赵鑫杰也从浙江经济管理学校毕业,对哥哥种姜的前景非常看好,主动要帮哥哥做生姜的销售。
弟弟 赵鑫杰:“非常自信,我觉得自己能行,我想我就是他所要的那个人才吧,那我向他推荐了我自己。”
三十万斤生姜拉到市场上去卖太费事,弟弟赵鑫杰翻阅资料,给哥哥出了个主意,将生姜晾干粉碎卖姜粉,这样便于储存,而且利润是生姜的几倍。
赵鑫州:“一包生姜粉我的成本大概是4元多一点,能卖到28元,我原先自己卖的话,只能卖到20多万,这样一算,加工起来的话能卖到80万。”
现在我们已经拍摄不到赵鑫州当时生产姜粉的情况,但从他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姜粉主要是卖向高档社区,赵鑫杰还以每月8000元的高薪,挖来了保险行业的5个推销高手,有摸有样地在社区搭起舞台卖姜粉。
弟弟:“我们的节目非常多,有小品,有舞蹈,有话剧,歌剧,还有相声。”
社区居民:“又唱又跳的,还穿的西装笔挺的,我们一看什么这么热闹,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卖姜粉的。”
赵鑫州:“他这样做起来,那些围观的人也掏钱买,你一包我一包的买,这样我看看我就放心了。”
刚开始几天,社区居民被他们又唱又跳卖姜粉的做法吸引了,觉得姜粉做调料容易保存,而且做菜方便,图个新鲜买一包。时间长了,买菜的多是社区的老人,他们觉得过日子还是买生姜实惠,买姜粉的人少了。
坚持了一个多月,销量没有增加,厂里的库存却越来越多。姜粉卖不出去,推销员的工资还是要照发,再加上到各个社区的场地费用,租赁音像设备等算下来,一天都要贴进去上千元,赵鑫州终于熬不住了。
赵鑫杰:“在资金上,已经也不再允许我再坚持下去那么做了,所以我就解散了我支这销售队伍。”
辛苦创建了5个月的公司,一夜之间瓦解了,赵鑫州足足欠下三十八万元的债务。继续卖姜粉,也卖不出去,不卖又为欠下的债务感到发愁,进退都感到困难。
妻子 孙丽华:“刚刚兴致勃勃的,突然变得一下好像,黑暗一样的感觉,就好象什么都没有了一样的感觉,怎么会亏本呢。”
母亲:“我造房子没有借钱,儿子读书没有借钱,怎么儿子大了,怎么还要亏那么多的钱。我就有点担心,睡觉也睡不着。”
正当赵鑫州为债务发愁时,一个陌生人突然来访。
赵新洲:“那个人来问我,就是问我最不愿意说的这些事,生姜怎么样呀,我做的怎么样,其实我都不愿意提起来了,提起来就令我伤心。”
他叫楼秒良,是金华市农业局的科技特派员,正赶上来唐先镇考察扶持有前景的农业项目。在一次与村民聊天中,得知赵鑫州几次不同寻常的种姜经历,特地跑来看一看。
金华市农业局 楼秒良:“我见到他的时候呢,也不像村民讲的,这个人是傻子,我看他这个人,确实有这个雄心壮志的。”
楼秒良向赵鑫州仔细了解,感觉生姜的项目很不错,帮他申请了2万元算政府扶持资金,还请来农业专家为他策划支招,让他放弃卖姜粉,重新寻找生姜市场。
赵鑫州每天跑到永康市的各大菜场去观察,终于发现,本地的五指岩生姜少,村民都等完全成熟后才卖到市场做调料。而另一种可以做配菜,提前上市的早姜一直是市场的空白。在早姜供应的淡季,价钱高达十几元一斤,却没有人做。赵鑫州就和楼秒良商量寻找早姜的消费市场。
楼秒良:“通过超市,宾馆,农业方面的专家把生姜的品牌打出去。”
赵鑫州通过观察,发现在永康市宾馆,每天都需要消费七八十斤的姜。当自己提着产品去找采购部经理张炜时,却碰了一鼻子灰,对方不相信他有供货能力。
宾馆经理 张炜:“以前我们所用的这个生姜品质不能够保证,就是说不能保证是从五指岩这个产地产的。”
2003年11月,正是生姜大量上市的时候,为了让张炜相信自己就是原产地的姜,而且有供货能力。赵鑫州决定在镇上举办一次姜王选拔赛,他邀请了张炜和超市酒楼的采购经理来当裁判。没想到公告贴出去一个星期,没有一个村民来报名。
赵鑫州:“你种的生姜又不好,年纪又轻,自己又没有钱没有资力,凭什么搞这个比赛?”
如果没有村民参加,这次姜王比赛就要泡汤,就没有机会向大赛的评委展示自己的生姜。赵鑫州做出一个决定,只要有人来参加比赛,每个选手带来的一株姜最少补贴20元。
赵鑫州:“你带着生姜来参加比赛,我发给你补贴20元钱,如果你有幸能够达到一二三等奖的话,一等奖是500元钱,反正那个钱就是你的了。”
2003年11月18日,趁着当地举办文化周聚集了很多人气,赵鑫州组织了姜王比赛。永康市宾馆的采购经理张炜,亲眼看见有这么多人种五指岩生姜,提出想签约。
张炜:“看到了他们能够这么规模化生产之后,我想以后我们的这个生姜的品质就能够得到保证,让我们的消费者也能够吃到正宗的五指岩的生姜所做的菜肴。”
在比赛的当天,赵宝树获得了这次大赛的冠军姜王,张炜和很多商家都想赵宝树签约。这让精心策划这次比赛的赵鑫州到底为别人铺了路。但是他一点也不急,他心里有自己的算盘。
赵宝树:“因为生姜要花很多功夫的,就是我一个人只能种一两亩。”
赵鑫州:“姜王种的生姜是很好,但是他根本就没有供货能力,他就这样,最多也就是种一亩地,或者两亩地,甚至有些更少。”
姜王种的姜规模太小,达不到量。三家餐馆和两家超市转向赵鑫州签了订单,要求常年供货8万斤。赵鑫州还注册商标,把早姜进行礼盒包装进入了土特产超市。
经销商 吕长龙:“一年卖生姜收入在十几万。买去送礼的多,送到杭州、上海,还有的给亲戚朋友。”
随着赵鑫州的销路越来越广,光靠自己种植已经不能满足销量。赵鑫州开始向村民收购早姜。
记者:“今天称了多少斤
村民:“80斤,这里的价格要贵一点。”
记者:“这里价格给的高?”
村民:“高了0.5元钱。”
2007年3月,赵鑫州又增加了两条姜糖和姜茶的生产设备,把看相不好的鲜姜和老姜都利用起来。现在,唐先镇农户种植的1000多亩生姜都被 赵鑫州消化了,他一年的收入能达到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