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特有乡村气息的醋香,在怀仁村整洁清新的街巷间浓浓地弥漫着。这是8月25日记者走进晋中市榆次区怀仁村最直接的感受。从村东头“山西酿醋第一村”的牌坊下向村子里一眼望去,视野中农家庭院外或储备着煤泥,或砌着醺料的灶台。再看村南的五六十幢小二楼,筑起了村里别样的风景,在含蓄间展示出这个酿醋专业村农户们家境的殷实。
醋香、日子甜,人均收入过万元
“我们村酿醋的手艺传了几百年了,大伙儿因醋而兴,靠醋而富,尤其是近五年来,我们的企业壮大了,市场更大了。”怀仁村党支部书记李政高兴地对记者这样说。
怀仁村有560户人家,2000多人,3900亩耕地。酿造老陈醋始于清代顺治年间,当时的怀仁醋坊享誉全国,凭借其水质、原料的优势和独特的生产工艺,酿出的陈醋味道细腻、芳香浓郁、回味绵长,成为山西老陈醋的杰出代表。300多年来,怀仁村的人们一直秉承先人酿醋的传统,把食醋酿造业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代代传承。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全村有酿醋户130多户,拥有3家酿醋合作社,7家酿醋厂,1800多名劳动力从事酿造、运输等与醋相关的产业。年产食醋达10万吨,其生产规模、产品品质在全省都名列前茅。酿醋业每年使怀仁村人均纯收入达1万多元,占了全村90%以上收入,传统种植业仅占10%不到。与榆次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657元相比,显然处于领先,难怪村民们无不自豪地说,个人家办大事(盖房、婚嫁等)都不用借钱。
人勤、工艺精,大江南北销路通
现在村里有“灯山井”“四眼井”“千年井”等7个生产食醋的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分工很明确。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政介绍说,村民靠前人传下来的手艺,用纯粮酿醋,工序很复杂,从粉碎粮食、熔料、蒸料、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醺化、淋醋、晒醋、灭菌到罐装要21天,一点不掺假。这还有个说法呢,把“醋”字拆开,就是“二十一日酉”时酿成啊。
说话间,走进了村民李九斤的院子。正房前一盆盆鲜花开得红红火火,院落拾掇得干净利落。前后院由一幢去年刚盖的二层楼隔开,前院居家后院做醋两不误。老李今年60岁了,是从5年前开始自己做醋的。原来给村里的醋厂打工,如今老李和老伴给自己打工,还雇了3个年轻人干些体力活,每天做200公斤料,平均一天的产量有1750多公斤,每年纯收入4万多元,这样的收入在村里算中等。
对于街对面的村民胡建钢来说,他和妻子两个人包揽了自家醋作坊里的所有活儿。正值壮年的胡建钢很早就在醋坊打工时学会了酿醋技术,后来是买了大车跑运输,市场的瞬息万变让他吃了不少苦,从去年又做回老本行。他每天凌晨4点钟就忙碌开了,一直要干到晚上10点多。“还是这样辛苦赚钱心里踏实呀,我体重一年长了20多斤呢。”每年靠自己的辛苦和酿造手艺挣3万多元,他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像他们这样一家一户小作坊的醋做好后,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进了公司,统一包装和销售。公司的生产也依然传承了手工酿造,而罐装和包装都运用了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于是,各种知名品牌的怀仁醋销往了北京、天津、广东、贵州、辽宁、哈尔滨等省市。“全国各省都有我们怀仁醋啊。”李政对此很自豪。
路宽、前景广,传统产业在飞腾
在采访中了解到,怀仁村的醋业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几年前,因为市场形势好,村里的小作坊和小公司异常红火,品牌也出现了20多个。但那时大多是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管理,他们很快在市场竞争中付出了代价。面对品牌杂乱、无序竞争的状况,由几家大公司牵头,成立了“山西榆次怀仁醋业协会”,后来又成立了醋业合作社。合作社严格内部管理,首先采取了统一采购、统一工艺、统一标准的办法,确保产品高品质;其次整合销售渠道,建立起统一的销售网络,保障产品销售;另外是整合品牌,对村里原有的品牌进行了综合分析、筛选,保留了“四眼井”“灯山井”“千年井”等7个品牌。现在村里的品牌少了,但大伙儿的联合加强了,市场竞争力更强了。下一步如何把怀仁醋做得更大更强?这正是眼下李政和各个公司的老总们倾力筹划的事。当前醋业竞争更激烈了,全村醋业的大联合势在必行。大家计划再用5年时间,逐步把现有大品牌整合起来,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质量、统一罐装,进而统一品牌,最终走上大联合的道路,跻身全省一流行业。
一个更大的发展机遇摆在怀仁村面前。在“十一五”圆满收官,“十二五”征程蓬勃开启的关键时刻,榆次区委、区政府决策者看到了榆次醋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将怀仁引领的醋产业定为五个“百亿产业集群”之一,并力争在今后五年内实现百亿产值目标。
另外一个大喜讯传来,全村酿醋产生的醋糟即将找到新的出路,原先只作为肥料和饲料用的醋糟将成为村里沼气站的原料。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沼气站的建立将使怀仁村醋业的循环生产、绿色生产向前跨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