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姑娘不外嫁,6年招婿22人;昔日搬进城里的11户村民,如今又“倒流”回村……大同市南郊区杨家窑村依托8家企业让农民搭乘致富“动车”,村民人均收入由1220元到2.24万元,较6年前翻4番。
住上城里人向往的别墅,开着小轿车上下班……杨家窑村家家户户过上好日子,幸福指数日日高,村民打心眼里感谢他们的领路人――郭占君。
“一个人独富,不叫真富;让大伙都富起来,那才叫真本领”――他追求的是“共富”
曾几何时,坐落在塔山脚下的杨家窑,处处是石头,就连农家的院墙也是用石头砌的,故而又名石头村。
曾几何时,杨家窑地少、村穷,上访出了名。“走出山沟,摆脱贫穷……”是一代又一代杨家窑村民的梦想。可是,谁带领村民实现梦想?
终于,人们把目标盯在郭家老三――郭占君身上。
当时,腰缠万贯的郭占君从煤炭行业转型办企业。对此,有人摇头,有人叹息:“人家打拼十多年,好不容易有了摇钱树,年收入数千万元,会回村当个穷干部?!除非傻子才干!”
但是,大凡接近郭占君的人,对郭占君回村当干部,还是抱着希望的。他们深知郭占君是个充满爱心的好青年:这几年,村里人只要是向他借钱,没有空着手回来的;凡是求他者,没有被拒之门外的;每逢中秋、春节,他都要拉回六七十袋面粉或大米,送给村里的贫困人家。
在村民眼里,他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共产党员。
2004年夏天,郭占君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南郊区和口泉乡派人动员郭占君回村任职。面对党组织和政府的信任,面对乡亲的厚望,郭占君决心带领村民在致富路上“搏一搏”。但是,亲朋好友反对他“归隐”山村。妻子态度更坚决:“咱村子穷,连神仙对它都没办法,难道你有三头六臂?再说了,我可不愿看到你像分蛋糕一样把咱家的家底分光。”郭占君心如乱麻。接连三天,他独自钻在家里抽闷烟。
终于,他向妻子郭培峰开口说:“一个人独富,不叫真富;让大伙都富起来,那才叫真本领啊。再说了,要那么多钱有啥用,不如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咱心里那才叫舒坦啊。”
“俺也想开了:男人有男人的事业。俺也投你一票!”妻子一番话,如同给他注入兴奋剂,他大呼一声:“知我者,小峰也!”从床上跳下来,拦腰抱着妻子快速旋转起来。
次日一早,郭占君就赶回到村里。他的施政演说掷地有声:“两年不脱贫,三年不致富,我对不住大家!致富路上谁也不能掉队……”
掌声、鞭炮声感染着整个山村。
“只有斩断‘穷根’,才能让村民安居乐业”――他带领村民发展设施农业,复垦土地2350亩
杨家窑共有耕地1580亩,人均不足两亩。偏偏,同煤集团塔山矿区建设征用900来亩。村民不断上访,堵住南郊区和乡政府的大门。
“稳定村民情绪,彻底解决上访问题”是摆在郭占君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村民上访,根在土地。”郭占君找准了突破口。一连几天,他和其他村干部,跑遍村边的山山水水,反复研究,终于提出:改造荒山荒坡,复垦耕地。接着,请专家论证,请主管部门考察。
终于,有关部门批准杨家窑复垦土地2350亩,下拨专项资金700万元。但是,资金一时难以到位。等、靠,不是办法。郭占君垫资35万元,为村里买来第一台推土机,请来了技术员,村民参加义工,复垦土地战斗打响了。
不足半年,荒山矮了,荒坡平了,荒滩不见了……村民的笑意写在脸上。
“只有斩断‘穷根’,才能让村民安居乐业。”郭占君趁热打铁,提出“生态立村,绿色发展”战略。在三个月内,他带领村民劈山开渠,日夜奋战,修建出一座蓄水量达5万立方米的防洪水库;打出200米深的机井19眼,全村旱地全部变成水浇地,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
村民吃上“定心丸”,看到了幸福的曙光……
“赚了是你的,赔了算我的”――关键时刻,他成了村民的坚强后盾
郭占君和村干部到外地买回银杏、山楂、鸭梨树等十多个品种的果树,建起“防风沙、产水果、观光游”为一体的花果园区。
针对村干部安于现状的保守思想,他组织大家到闻名全国的华西村“洗脑”,引导大家,开拓创新、富而思进。返回途中,他就和其他几位村干部商量着如何创办企业,以工业拉动农业,让村民搭乘致富“动车”。
“把自己的奶牛厂、化工厂复制过来?不行,目前村里的发展条件还不成熟;建个草业加工公司?不行,满山的石头,原料是个问题……”最终,他把目标盯在当地新上马的塔山矿区。
郭占君调查发现,塔山煤矿是全国最大的井工矿,年生产能力为1500万吨原煤,日排放煤矸石上万吨。这些煤矸石从矿井要运往塔山循环经济园区,拣出其中含有的高岭岩(陶瓷及化工原料),再加工成烧结砖,用于各类建筑。对此,他提出组建“卧龙广车队”,承揽“排矸”业务。
可是,塔山煤矿负责人不干。人家理直气壮:“我们有自己的服务公司,完全能够消化‘排矸’业务。”
“我们的服务会更好,价格上更优惠。”郭占君坦诚力争。
最终,杨家窑拿回了这份来之不易的订单。
2006年6月,村“两委”研究决定,大同市卧龙广公司51%的股份由村委会控股,股金为塔山煤矿及其循环经济园区的征地补偿款;49%的股份按照每户入股5000元、每人入股1000元的标准参股,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户由村委会垫付股金。
消息传出,村民欢呼。同时,也在担忧:“万一赔了,怎么办?”郭占君深知村民的苦衷,因为村里穷,人均年收入才2800元,不愿冒风险乃情理之中。但是,发展是硬道理!郭占君当众宣布:“赚了是你的,赔了算我的!”关键时刻,他成了村民的坚强后盾。
这年年底,村民开始分红,股金每年得以100%回报。
“赶牛车不如坐马车,搭汽车不如乘‘动车’”――他像“饿狼”一样,捕捉着发展机会
2007年1月,郭占君得知七峰山水泥厂要投资1.6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便立即带人前去考察、论证、商谈,最后决定由卧龙广公司出资4500万元,占40%股份。两年后,卧龙广公司纯收入1400万元。
2008年,郭占君又提议卧龙广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塔山脚下建起3幢6层高、总面积为1.2万平方米的“塔山职工公寓”,年租金收入200万元。
此后,郭占君协调卧龙广公司新上3个项目:同塔环能建材有限公司、生物合作有限公司、四季型温室大棚……
“村民变股民,幸福来敲门。”杨家窑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但是,郭占君并不满足现状,就像“饿狼”一样,一门心思地捕捉着发展机会。他对村干部说:“赶牛车不如坐马车,搭汽车不如乘‘动车’,机不可失啊!”在他的带动下,杨家窑村像滚雪球似地发展着企业,材料储备场、塔山园区加油站、大同市四方高科农牧有限公司等村办企业如同雨后春笋……
杨家窑投资1.8亿元,正在建设的四方高科农牧有限公司,打造全省最大的养牛基地,村民户均入股5万元……
“盖庙不如建别墅,摆阔不如济贫”――他让村民精神上更富有
村集体收入突破亿元,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这个时候,有人提议修建寺庙。郭占君坚决反对,他说:“盖庙不如建别墅,摆阔不如济贫!”他要让村民在物质上富有,精神上更富有。在郭占君的倡导下,178幢总建筑面积为3.6万平方米的欧式别墅、两幢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的板式住宅楼、一幢6600平方米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大楼拔地而起。别墅最小面积169平方米,最大316平方米。村民满怀欣喜地住进“舒心小区”。
杨家窑村综合服务大楼设有卫生室、展览室、图书室、电脑室、语音室、警务室、会议室及客房等,为村民提供全程服务。
村里倡导文明新风,组建起锣鼓队、秧歌队、文艺宣传队,经常开展文体、娱乐、读书比赛活动,评选“和谐家庭”“好媳妇”,组织老年人坐飞机,游华北五省……
昔日上访村,今朝文明村。杨家窑村民的幸福指数在直线上升的同时,他们伸出了友爱之手:接纳近千名邻村的农民、城镇工人或大学毕业生在村办企业就业;结对帮扶广灵县贫困的马山村、下白羊村……
坐在飞驰的“致富动车”上,杨家窑村民们憧憬美好未来;郭占君却在思考着下一个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