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里发现赚钱路
今年26岁的刘菲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一天,她偶然从中央电视台一档农业科普节目中看到,因为味道鲜美,如今在上海和广州等南方大城市特别流行吃蝗虫。但是,由于这些蚂蚱都是野生的,捕捉起来非常困难,市场供应严重不足,许多餐馆老板都为货源问题发愁呢。
看到这些信息,刘菲感到眼前一亮:如果能进行蝗虫规模化养殖,专门供给城市的高档餐馆酒店,肯定会大受欢迎。
历经磨难,让小蝗虫成为时尚美食
可是,到哪里才能弄到健康无毒的蝗虫卵昵?后经朋友介绍,刘菲来到北京农科院,在那里仅花3000元钱就购买到5万颗纯种东亚飞蝗卵。更令她高兴的是,临走时一位专家还特意送她一套人工养殖蝗虫的技术资料。
这下刘菲的信心更足了,一回到五台县舅舅家,她就建起十几个养殖大棚,在远离村庄的野外,开始了养殖蝗虫的生涯。
2006年秋天,刘菲来到太原一家大酒店推销自己养殖的蝗虫,老板说虽然都知道野生蝗虫可以吃,但是谁也不敢保证真的拿到饭店就会有人买。
尽管遭到了拒绝,刘菲并不灰心。因为她最清楚自己养殖的蝗虫是完全的天然产品,这种绿色食品一定能够走上人们的餐桌。后来她听从朋友的建议,请有关部门对自己养殖的蝗虫进行了成分分析,发现其蛋白质含量与牛肉持平,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了这个分析,她心里有底了。果然,酒店老板看完化验报告后,当场就十分爽快地答应试销。
没想到,这些稀罕的“野味”摆上餐桌后,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些新菜品的名字也挺逗,比如油炸蝗虫叫“飞黄腾达”,虾片衬底加上椒盐的蝗虫,则成了“雪山飞狐”,“群英荟萃”则是油炸知了、蚕蛹和蝗虫。由于迎合了人们追求自然和野趣的心态,这些菜品推出后生意异常火暴。蝗虫一下成了这家酒店的招牌菜,老板也高兴地同刘菲签订了一年的供应合同。每千克虫皇虫竟然卖到了40元。
一家的市场打开了,很快好消息就传到了多家饭店。这一年,刘菲的蝗虫销路打开之迅速、销售之好是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乘胜追击,3年喜赚200万2007年春天,刘菲又投资20万元新搭建了60个大棚,雇用40多名员工,扩大了养殖规模。与此同时,刘菲养蝗虫的事迹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从报刊、电视上看了有关报道,得知山西有家蝗虫养殖园后,青岛、长沙、广州等地的一些经销商也闻讯赶了过来。2007年夏秋两季,刘菲共养殖蝗虫45吨。每吨成本约3000元,而售价高达3万元,仅这一年她就获利100多万元。
更有趣的是,南方一些大型工艺品厂的老板也主动找上门来,收购刘菲的蝗虫做“艺术品”。来自义乌的陈经理一走进大棚,就乐得不行:“这下我可不用愁了,以前我们做琥珀昆虫,使用的都是野外捕捉的蝗虫,成虫还好办,其他的就难寻了。”这位浙江老板一下就订购了3吨,从卵到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的都有。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刘菲的蝗虫变得供不应求,可是单凭一己之力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刘菲想到了借船出海。很多人知道刘菲依靠养殖蝗虫赚了大钱后,纷纷找上门来,现在已经有不少农户加入了她的行列。
谈到未来的发展,刘菲说,她准备进一步开发昆虫产品,并对其进行深加工,做成罐头之类的速食产品,打入海外市场。
除此之外,目前刘菲正在筹建她的蝗虫养殖联合队伍,准备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种源优势,在国内建立100家规模超100万只的蝗虫养殖基地,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利润共享,把蝗虫养殖业做成一种既能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又能让老百姓致富的绿色产业。
点虫成金——女大学生养蚂蚱赚200万元
发布时间:2009-04-17 来源:新疆兴农网
摘要:电视里发现赚钱路 今年26岁的刘菲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一天,她偶然从中央电视台一档农业科普节目中看到,因为味道鲜美,如今在上海和广州等南方大城市特别流行吃蝗虫。但是,由于这些蚂蚱都是野生的,捕捉起来非常困难,市场供应严重不足,许多餐馆老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其他人正在看……
- ·山西阳泉舁上果农的财富密码
- ·吕梁市吴城镇大棚蔬菜种植帮农民走上致富路
- ·山西方山县发展设施蔬菜500亩 助民增收致富
- ·山西石楼县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 ·山西神池种植业亩产值平均突破两千大关
- ·山西柳林专业合作社成农民增收新引擎
- ·山西盐湖区西里庄:“喝”牛奶的西瓜“顶呱呱”
- ·山西孝义: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 ·好大一棵树——武乡县下合村发展核桃产业富民增
- ·山西大学生村官张宁超种植设施草莓带领致富
- ·山西五台县前堡村种植玉米 育出“金豆豆”
- ·致富经:步步惊心 弓霄鹏赚钱有计划
- ·小枣敲开致富门——临猗庙上乡以枣产业带动农民
- ·“致富花”黄芩花开满山坡
- ·山西吉县农家书屋果农致富“靠山”
- ·山西晋城:无公害蔬菜鼓起农民“钱袋子”
- ·山西陵川“红辣椒”把经济带红火
- ·山西偏关县农村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
- ·山西阳城县:养蚕种菌可兼顾 “一棚两用”巧致
- ·山西:沙棘成了右玉农民致富“金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