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蓬安县龙蚕镇普光村,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牧草迎风轻舞,让人仿佛置身大草原。“我们村现在的撂荒地都种上了牧草,不仅看上去漂亮,而且还很有用。”4月15日,普光村村支书黄二春告诉笔者,这片壮观的景象得归功于当地的种草养牛先行者黄冰。
过去不到三年的时间内,黄冰将北疆草原风光搬到了自己的家乡:先种草,再养牛。他的故事,也从当初被人笑话变成了如今的致富美谈。
租地种草惹争议
2010年,黄冰回到家乡创业,准备养牛。他的第一个举动就引起了热议投资10多万承包了20亩撂荒地,却花钱雇人种“草”。
“山上到处都是草,锄草都来不及,还要种草。”面对黄冰的做法,村民百思不得其解,一些关心他的长辈还专门跑到黄冰的家里劝告:“哪里有种草来养牛的?我们祖祖辈辈养牛都放在山上。”
但黄冰心里却很有数。在下决心回到家乡养牛以前,他特意去请教了养牛致富的成功人士,并参观了他们的牧场,讨教了管理经验,可谓做足了功课。“光靠山里的野草,肯定不能满足现代化养殖的需要,必须种上优质的牧草。”所以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种牧草。
新品花牛稳增收
2011年春天,黄冰种牧草已经将近一年,村民们却一直没看见他养的牛。“黄冰的草是白种了。”乡亲们有的默默担心,有的摇头叹气。
这时的黄冰依然胸有成竹。“我原本就是要等到草长好后才开始养牛,而且养的还不是一般的本地牛。”黄冰说,本地黄牛个子小,生长慢,而且出肉率只有3成,出栏时只有一千多斤。而他早早联系好的内蒙古花牛,个子大,出肉率可达5到6成,出栏时有一千七八百斤。
时光荏苒,今年上半年,黄冰的第一批牛出栏了10头。他粗略一算,一头牛的利润差不多在5000元左右。“我现在还有70多头牛存栏,如果全部出售,收入还是不错了。”
黄冰告诉笔者,自己今年又承包了200亩撂荒地,并且都种上了优质的皇竹草,下一步他还打算扩大规模,成立合作社,让周围的村民喂养母牛,自己收购小牛,通过自繁自养的方式增加产量,货源稳定后,他准备逐步开拓外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