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鄱阳湖滨的南昌县南新乡是个既产粮食(稻谷)71638吨,又有着2000多亩水面、水产品起水量超过6500吨的“渔米之乡”。长期以来,该乡农民沿习着以单一种植水稻和传统的池塘养鱼为主导产业,收入甚微,时有年份增产不增收,集体经济薄弱,农户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为了改变贫穷的面貌,借鉴外地人成功的经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找到了网箱养鳝这一条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在县乡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引领全乡农户,自觉投入,形成“金十字”养殖带中的重要基地,到2005年,全乡已有1000多农户,网箱养鳝共计达到18334箱,也正是有了这条路,使许多农产开始富裕起来。
一、网箱养鳝的起因
1997年,一位浙江湖洲市菱湖镇农民朱志军,来东邺村承包姜家湖低洼稻田鱼池100余亩,搞水产品养殖,吊置网箱养黄鳝26箱,当年每箱纯收入达一千余元。黄鳝肉质鲜嫩味美,不仅营养丰富,且有一定的治病功效,市场看好,发展前景喜人。这让与姜家湖鱼池紧邻的平湖岭(自然村)村民心动不已,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致富的曙光。该村党支部及时组织农民学习,以杨先玉、杨德富等22户农民,跟着朱志军试养,边干边学,先是每亩装置五、六箱或十几箱试养,摸索其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通过亲朋好友的传、帮、带,迅速使网箱养鳝发展到全乡21个行政村。
二、网箱养鳝的发展
乡党委、政府对杨先玉等农户养鳝的情况非常重视,多年来派出乡水产养殖技术员进行了跟踪指导和服务,2001年,写出了网箱养鳝技术简介,并向市、县水产养殖部门进行专题报告。4月下旬,又在黄渡水产场举行了200多人参加的网箱养鳝技术培训班,并邀请了省水科所的专家讲座,请了杨德富等专业户谈体会。会上,乡领导以平湖岭(自然村)为例,算了一笔经济账,该村51家农户,104名劳力,2000年在自己承包的水面吊置网箱共有10000余箱,每箱平均纯收入800元,共获利80万元,仅养鳝一项人均增收2162元,占年人均纯收入的61.2。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了无形的推动力。
为了引导农民发展网箱养鳝,加快全乡经济发展步伐,同时结合市、县关于“一村一品”、“双带致富’等要求,并策应县里关于“金十字”带养殖任务落实,乡镇府对发展网箱养鳝采取了得力举措,进行推广。主要有:
(1)整合资源,集中联片开发。2001年,以村小组为单位,联片开发。如平湖岭(自然村)村民小组51户农民,自发将自家的高产稻田调至一片低洼田,自筹资金25万元,分户开挖可养水面共220亩。同时,为了搞好水电配套设备,共投资超过30万元。为了方便生产、生活,他们还兴建生产生活用房,吃住在池塘边,精心搞好养殖管理。
(2)科学论证,大力发展网箱养鳝。网箱养鳝适应性强,不论水面大小、深浅(水深不低于1m),在水库、池塘、河沟、房前屋后的沟渠中均可装箱养殖。而南新乡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水面广阔、沟渠众多,水土酸碱适宜。1999年12月,市科技部门邀请有关技术专家、教授进行实地检测,鉴定为:黄鳝网箱养殖技术,具有新颖性,该技术为省内领先,达到了国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2000年2月获得了国家科技(丰收计划)二等奖。网箱养鳝是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子。2001年,全乡21个行政村、200多个村民小组(自然村),60%以上的农户都动员起来了,当年全乡网箱养鳝共有8000多箱,到 2005年已超1800多箱。
三、网箱养鳝的前景
南新乡是个农业大乡,水产是该乡的支柱产业之一。池塘网箱养鳝成了水产品养殖中的一个强项,也是农民增收和致富的重要渠道。南新乡网箱养鳝不仅要加快发展更要科学发展。
(1)建立一个苗种人工繁殖场。随着网箱养鳝产业的发展,鳝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靠天然孵化是远远不够的。现已和江西农业大学、省水产科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兴建了茅莲湖鳝苗孵化基地,年产苗种100万尾,保证全乡网箱养殖户鳝苗的供应。同时利用现有商品鱼基地1000亩的条件,年产饵料鱼 200万斤,以供应全乡之需。
(2)分级建立网箱养鳝基地。姜家湖地势低洼,可利用其鱼池1000亩,集中放养网箱2万箱,安排500户农户吃住在池塘边专业养殖,并建立起超级网箱养鳝基地,以策应县政府“金十字”养殖带的要求,进而建成一个由政府搭台的公司+农户的养殖和销售体系。其他行政村根据条件可建立中徐、程湖、丰洲、山上、黄渡五个放养1000网箱以上的中等基地。
(3)建立信息平台。发挥南新乡水产品监测信息网络中心的作用,每年集中一定时间,分阶段抓好农户养鳝等水产品技术的培训,搞好科学养殖,并提供黄鳝等水产品销售市场及价格等信息服务。
(4)培育龙头产业。乡党委政府应当加大对黄鳝养殖发展的扶持力度,实行每箱补贴,总产量多有奖、评选年度技术能手等政策。为了增加黄鳝的附加值,应该向外招商引资,创办水产品冷冻加工厂,其中的黄鳝将做成各种色、香、味、形俱全的罐头,使之成为南新乡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的支柱。那么南新乡农民致富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