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不是“神马”,也不是“浮云”,它本是非洲大草原或沙漠中的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却很快的鸟。它脖子长而无毛,头却出奇的小,脚有二趾,走起路来有几分笨拙、好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记者昨天了解到,在江都区郭村镇,一对来自外乡的兄妹自筹资金办起了一个“鸵鸟山庄”,让这些来自非洲的“客人”在江都安了家。据了解,这是扬州的第一个“鸵鸟山庄”。
冒风险请“非洲客”到江都安家落户
与养殖野猪、藏獒等烈性动物不同,养殖鸵鸟几乎没有什么危险性,因为它性格温和,对主人没有什么攻击性。但是,鸵鸟毕竟是来自非洲的野生动物,习惯了沙漠地带酷热、干燥的气候,对扬州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不领情”。要让这些来自非洲的客人克服“水土不服”,在江都好好安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鸵鸟山庄”的主人名叫孙东方,是个年近五十岁的中年汉子,他和妹妹一起,都有着一份比较理想而稳定的工作,“之所以要第一站出来吃"螃蟹",其实最初真是出于好奇,因为,当时扬州还没有一个专门养殖鸵鸟的地方。那玩艺投资不小,风险也大,我当时就想,这么多钱投下去,能赚钱就赚一点,实在不能赚钱,就当是一种爱好,当作宠物养着玩玩吧。”主人的妹妹孙方红说。
鸵鸟养殖存在的高风险,让不少特种养殖好手都望而止步。几年前,孙东方从北京一处鸵鸟养殖基地引进纯种幼鸟不久,当地也有其他养殖户涉足这一行当,可是如今,那些养殖户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对鸵鸟生活习性拿捏不准,有一个养殖户,引进的鸵鸟甚至于死得一只不剩。“呛”了一口水后,那些原本兴头十足的人都望“鸟”止步了。
“鸵鸟山庄”成为村民的开心乐园
虽然过了春节,出了“四九天”,江都农村的田野中依然寒冷,用于喂养鸵鸟的饲料黑麦草早已过了大量收割的季节,只能靠储存的草料对付。孙东方“鸵鸟山庄”圈舍中存栏的鸵鸟只剩下几只,在向阳的
地方晒太阳取暖。这些成年的鸵鸟,一个个看上去都很健壮,体重达200多斤,身高也在2.7米左右,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让人实在忍俊不禁。虽然圈养的鸵鸟较之沙漠上的少了些野性,多了些温驯,但从它那一对长腿,我们不难想像它在草原、沙漠上健步如飞的场景。鸵鸟习惯群居生活,常与食草动物相伴。它以强有力的双腿奔跑以逃避敌人,受惊时速度每小时可达65公里。不及逃跑时,会把头颈埋进沙里,伪装成岩石或灌木丛。
如果仅仅从外形上看,你会认为它只会在沙漠上逃跑,无法面对致命的强敌。其实,真正面临绝境,这些有血性的动物绝对不会束手就擒。而一旦上演“绝地反击”,连那些凶猛异常的狮子都不是对手。平时,这些家伙与人站在一起,会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农村乡镇没有动物园,来自非洲的庞然大物吸引了好多当地人好奇的目光,一些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到这里参观,有些孩子还爱问一些好玩的问题。为了应对孩子们稀奇古怪的问题,孙东方和孙方红拼命恶补鸟类的生物学知识,弄得很累,但还是很开心。
主人说,鸵鸟肉是酒店餐桌上的可口美味,但目前,他们只是供应南方一些城市的酒店,也只有高档宴席和大型接待,主人才会请客人品尝这道美味。临近龙年春节,他们赶在旺季把剩下的鸵鸟全部出栏,宰杀清理好鸟肉后,卖给广东、福建的一些大饭店。
照顾鸵鸟比照顾儿子还上心
虽然是业余时间养殖,可是兄妹俩并没有少吃苦。当时与村里谈好,租地30亩,协议也是一签数年,他们对其中的风险也十
分清楚。鸵鸟怕冷不怕热,每到秋冬季,气温下降,一不小心就感染疾病,甚至会成批死亡。每当这时,他们总是加倍地细心呵护,在圈舍中加铺稻草被胎,装上散热油汀,出太阳的日子,让它们集体到阳光下散步。鸵鸟生病了,更是他们最紧张的日子,到处找资料,四处求医。眼看着这么多年打拼下来,“鸵鸟山庄”有一点收益了,他们找到村里,想扩大规模。当地政府对引进这项特种养殖项目十分重视,从土地租金、道路、用电等方面,尽一切力量给予扶持。“过去那么多年,我把别人闲下来逛超市的时间都用在打理"鸵鸟山庄"上,甚至于儿子小升初、中考,我都没有时间来问一下。有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悉心扶持,我不能让人失望呀,这么多年,终于咬着牙挺过来了。儿子上高一了,我用在他身上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星期,太愧对儿子了。”
在山庄打拼了几年,孙氏兄妹觉得有点累了,他们把部分成年鸵鸟转到了安徽六安的朋友那儿。“鸟类是人类的朋友。自从侏罗纪开始出现以来,到白垩纪时已经作了广泛的生物本能适应性调整,演化出各式各样的水鸟及陆鸟,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我与这些鸵鸟朝夕相处,都有了感情。从我内心来说,我希望在江都保留这样一个原生态的鸵鸟乐园,让爱鸟的孩子们来看看,也让城市白领们来散散心,懂得一些鸟类基本常识,更好地与鸟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