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唱妇随,科技引路,齐心协力,发家致富。”这是灌云县6000多对农村“鸳鸯”依靠学用科技实现发家致富 的生动写照。灌云县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部分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村夫妻主动参加科技培训,互相取长补短,推广实用技术,在实现家庭致富的同时,也 成为引领周边农民发家的鲜活样板。据了解,这些科技“鸳鸯”户均年纯收入2万元以上,最高的可达数十万元。
侍庄乡朱胥村青年农民许章莽与妻子陈娟结婚后,夫妻俩没有选择外出务工,而是在家搞设施栽培。同是高中毕业的两人,从一个西红柿大棚做起,多年 如一日潜心研究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经常自费参加县乡组织的培训班,并利用农闲时间购买书籍共同钻研,遇到技术难题相互探讨,很快成为当地有名的蔬菜种植大 户。如今,夫妻俩承包种植了28个蔬菜大棚,年均实现增收超过10万元。
近日,正在大棚里忙活的陈娟表示:“现在各级政府对农业非常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市场空间很大。但是如果不掌握技术,光靠辛苦跟在别人后边转,赚 不了多少钱。我们夫妻俩在向专家学、书本学之外,还加上自己的琢磨,大棚里种的西瓜一茬能收两季,收入一直很稳定。”据了解,在夫妻俩的带动和无偿技术指 导下,当地先后有36户农民依靠发展大棚蔬菜走上了致富路,全村高效农业面积发展到2000多亩。
据该县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这些科技“鸳鸯”大多是70后、80后的年轻人,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市场开拓能力,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自主创 业的能力较强,思想活跃,敢闯敢干。夫妻俩不管是搞大棚还是搞养殖,都和他们的父辈更多依靠经验不同,注意在生产中学用科技,围绕市场扩大规模,迅速成为 全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
据了解,灌云县目前涌现出来的6000多对科技“鸳鸯”,大多以自主创业的形式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有的 承包基地园区的温室大棚,有的和公司签订订单发展规模养殖,处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前沿,家庭收入经常是普通农户的两倍多。今年以来,在这些致富典 型的辐射影响下,全县发展种、养、加专业村42个,带动2万多户农民走上科技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