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沭阳农民的“合作”生活

发布时间:2010-03-22  来源:宿迁日报
摘要:灿然绽放的笑脸,成筐摆放的食用菌,手指快速捻动着的钞票……这些画面犹如电影镜头,在记者面前快速剪辑、组合。”合作社内社员之间实行技术“互助”,张东奎是一个具有二十多年西瓜种植经验的“老户”,经常手把手地向“新户”传授技术。

灿然绽放的笑脸,成筐摆放的食用菌,手指快速捻动着的钞票……这些画面犹如电影镜头,在记者面前快速剪辑、组合。”合作社内社员之间实行技术“互助”,张东奎是一个具有二十多年西瓜种植经验的“老户”,经常手把手地向“新户”传授技术。

  灿然绽放的笑脸,成筐摆放的食用菌,手指快速捻动着的钞票……这些画面犹如电影镜头,在记者面前快速剪辑、组合。而旁白,则是过磅员带着快意的吆喝声:“张华彬家756斤,刘得好家532斤……”

  这种凝着生活韵味的鲜活“好戏”,每天都在沭阳县林子食用菌有限公司加工区上演。

  据林子食用菌有限公司经理乔幸福介绍,目前该公司带领300多个食用菌种植户成立了合作社,食用菌包装后,直接销往南京、上海等城市的超市。据了解,截至目前,沭阳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145个,带动农户近12万户。农民组织化生产催动农产品销售大幅度增长,截至3月初,该县农产品销售总额已经达到12.5亿元。县委农工办主任王少东说:“合作社促使农村生产在内涵和形式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合作’出了农村发展新路径,一家一户的农民‘小生产’已经向市场‘大生产’精彩跳跃。”

  要素合作:激发效益裂变

  走进吴集镇助农畜禽养殖合作联社养殖区,一阵猪仔稚嫩的欢叫声顺风传来。记者寻声望去,只见池塘边一排排猪舍红瓦白墙,井然有序。据该镇农经中心主任叶军民介绍,这些猪舍原本属于一家经营陷于困境的养殖场。后来该场经营者以猪舍资产入股助农合作联社,共同开展畜禽养殖。据了解,现在猪舍里圈养着四五百头种猪、母猪,带动了近千户农民致富。

  在沭阳农村,整合生产要素,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已经成了农村经济合作兴旺发展的一个重要催动力。距养殖场不远的一个大棚里,正在拔草的刘武琴告诉记者,她家的3亩地流转给大户种大棚蔬菜,“每年租金收入有2000多元,我在大棚里打工,每年工资1万元。另外土地给别人种,孩子他爸可以安心出去打工,一年至少可以赚2万元”。

  同样的资源,在不同的配置方式下,效益实现了裂变式增长。正如王少东所说:“在现代农业条件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经济主体,这就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从而保证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技术合作:植入获利基因

  “没入社的时候,每亩西瓜最多能赚2000元钱,年景不好的时候甚至可能亏本,完全是‘靠天吃饭’!”潼阳镇潼南村农民纪延林回忆起加入合作社前的“西瓜种植史”,感慨不已。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给这个年近四十的西瓜种植“新手”带来了致富的机遇。“入社以后,每亩地我能赚5000元以上,心里很踏实,一点也不担心风险。”

  “在生产方面,我们合作社统一引进新品种和技术,统一操作规范和质量要求。”据该镇潼南村荣成西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生产环节上社员无需自己操心,何时施肥、打药,何时栽培、套瓜,都由合作社制定具体的执行时间表。“只要抓住技术这根‘缰绳’,再烈的马也能驾驭。”

  合作社内社员之间实行技术“互助”,张东奎是一个具有二十多年西瓜种植经验的“老户”,经常手把手地向“新户”传授技术。纪延林刚学嫁接技术时,秧苗成活率很低。张东奎获悉后,向他详细讲解各个技术环节。现在纪延林已能熟练掌握靠嫁、劈嫁和插心嫁技术。

  据了解,潼阳镇现有6个西瓜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5000多户农民走上致富道路。这些西瓜专业合作社大胆引进皮薄味甜、耐低温、上市早的优质品种台湾小兰西瓜,大幅度地提高了瓜农的收益,西瓜产量由每亩1500公斤提高到5000公斤,市场平均价格也提高了一倍以上。

  服务合作:夯实发展基础

  在生产资金方面,合作社也体现了“互助性”。汤涧镇手拉手合作社是沭阳县成立最早的农民合作组织之一,现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养鹅基地,社员发展到了1000多户。该镇顾洼村的侍奋山是一个贫困户,入社后,合作社其他成员为其担保,申请到了3万元贷款,解决资金难题。三年的时间里,侍奋山养鹅数量从500只发展到3000多只,年收益达15万元。

  为了降低养殖风险,合作社牵头设立了保险基金。该合作社理事长项建东说:“每只鹅收保险费0.5元,如果因病死亡,就可享受到20倍的补偿金。”去年,一个养殖户的600多只鹅死了,合作社按每只10元补偿了6000多元。

  说到合作社,吴集镇的谢士航有点激动。去年三月,仔猪价格一度跌到每公斤10.6元,远低于成本价。让谢士航感到欣慰的是,合作社和他签订的保护价收购合同起了作用。“合作社签的保护价是13元每公斤,我的利润一点没受影响。”这种保护价收购模式,彻底消除了农民的养殖风险。据叶军民介绍,现在这个合作社已经让500多个农户搭上了致富快车。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