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养鸭状元”李居国

发布时间:2009-06-03  来源:中国徐州网
摘要:  李居国又进了15000只鸭苗,在许多养鸭户退却的情况下,养鸭的行情一下子猛涨起来,往常一只鸭子盈利1元多点,如今一下子长到3元多,且供不应求。2006年,他获利润20多万元。
      说李居国是沛县的鸭王,决不是虚夸。他在沛县大沙河畔七堡村承包了36亩地,建了14个养鸭大棚,每个棚可养肉鸭3300只。他养的鸭毛白、体大、肉质佳,一年纯利在20万元以上。目前,在全县个人养鸭户中,规模能超过他的还没有。在李居国的带动下,七堡村养鸭的农户也越来越多,现已达到40户,建了 60多个大棚。加上一些没建大棚的小打小敲的养殖户,算了算这个村一年可养鸭160万只,仅养鸭这一项,村民的年收入就有300多万元。

  一个李居国,一门养鸭技术,使一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李居国养鸭的历史并不长,他1985年初中毕业,干过建筑队,当过装卸工,贩卖过青菜水果,在巿场经济的大潮中尝尽了创业的艰辛。1998年的一天,李居国在朱寨镇的胡庙村认识了一个养鸭户,这个养鸭户告诉他:眼下养鸭子还是合算的,一只肉鸭养40天就可以出栏,纯利润近两元。再说,进鸭苗、买饲料,卖鸭子,不要你操心,有公司一条龙为你服务,人家有保护价,你不妨养点试试。他被说得心动了。回去便养了600只。那一年他很轻松地挣了近万元,他觉得这比贩个青菜、干泥水活强多了。

  第二年他便扩大规模,养了2000只。到年终算了算,挣了两万多。尝到了甜头后,他想,养多也是养,养少也是养,不如多养。他决心拼一把,于是便承包了林场20亩土地建鸭棚,这儿远离村庄,通风遮阳好,是发展生态养鸭的风水宝地。他的事业开始做大了。

  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非典肆虐的那年,养鸭户的鸭棚出现了疫情,他喂的18000只鸭子,一夜之间,就死了8000只,面对满棚死去的小生命,李居国和他的妻子掉泪了。

  疫情对养鸭户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公司对他们的损失给了补偿,但众多的养鸭户还是不敢冒风险了。怎么办?是进还是退?这时,是镇委、镇政府给了李居国奋进的勇气: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前进,不能经不起考验。

  李居国又进了15000只鸭苗,在许多养鸭户退却的情况下,养鸭的行情一下子猛涨起来,往常一只鸭子盈利1元多点,如今一下子长到3元多,且供不应求。2006年,他获利润20多万元。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李居国和他的妻子日夜守护着他的鸭棚,打理鸭舍,填土、消毒、备料,他们所受的苦和累就不要说了。闲下来他就查阅肉鸭养殖方面的书籍,除听取专家教授指点外,还专门聘请县镇农技专家定期来传授饲养技术。李居国的成功也给七堡村的村民带来希望和信心。在他的带动下,七堡村形成了一个养鸭高潮,特别是那些贫困户,李居国配合村支部,帮助他们把鸭棚建起来。

  今日七堡村,由原来的种植果树出名,又增添了一个新的产业亮点:养殖。走进七堡村,中心大道平坦宽敞,两旁是四季常青的女贞树。楼房幢幢,笑声朗朗。家家都实现了电气化,通上了自来水,安上了有线电视。村主任杜宪弘介绍,现在村中有3部小轿车,27部大卡车,小青年人人都有摩托车,手机比着谁的高档时髦。出去打工的也都纷纷回村学养鸭子。居国人聪明,也厚道,在群众中威信很高,自己富了不忘带领大家富,捐款为大家办事,村里修路,他一次就拿出两万元。2006年他入了党,被选为村委会的副主任和肉鸭养殖协会的副会长。今年初,他还被县委、县政府授于“全县十佳创业致富能手”的荣誉称号。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