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区的特色农业生产同样如火如荼。
2009年,该区已经制定好一乡两镇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长远规划,重点抓好尹集乡花卉苗木,打造田园城市;卧龙镇发展有机农业,打造生态旅游基地;欧庙镇发展麦冬、胡萝卜,抓好万亩示范片建设,推进传统农业提档升级。
农业合作社引领农民走上富裕路
近年来,襄城区着眼于长远,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突出抓好农业多元化、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生产,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该区首先制定特色农业发展投资优惠办法、特色农业种植和农产品进超市奖励政策、扶持农业品牌打造办法等,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其次充分发挥合作社组织在促农增收中的带动、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鼓励村、组把富余资产以及其他闲置资产无偿提供出来,作为合作社的办公场地、经营场地,为合作社发展之用。同时,各有关部门简化审批手续,落实优惠政策,在人员培训、用地审批、信贷投入、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两年来30多家专业合作社累计获得了40多万元的财政奖励资金。
2007年,该区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合作社的发展,在全市率先创办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区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3家,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2家,总资产3800万元,社员总数7000余户,年经销各类农产品180余万吨,经销额8800余万元,入社农民人均年增收1200多元。这些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农机、农产品加工等10多个领域,先后带动3.1万多农民走上致富路。
小小胡萝卜漂洋过海赚大钱
近日,该区欧庙镇海红蔬菜合作社院外,一辆辆外地牌照的货车满载着胡萝卜整装待发。
2007年,欧庙镇襄樊海红蔬菜专业合作社将胡萝卜出口到日本、韩国,总量达1000多吨,同时配送销售到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实现利润30多万元。该合作社通过统一供应种子、供技术、提供机械、帮助村民销售胡萝卜等帮扶措施带动周边乡镇上千户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目前,欧庙镇已有13个行政村、1000多户农民掌握了一一三红、新黑田五寸参等胡萝卜优良品种的种植技术,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亩产达到4000公斤,实现胡萝卜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初具产业规模。
2009年,襄城区政府为该合作社争取50万创业贷款,新建500吨容量的冷冻库,将直接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再增收1000元。
“麦冬之乡”走向世界
襄樊拥有全国“麦冬之乡”的美誉,而襄樊麦冬的生产产地在襄城。襄城麦冬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年产量1.2万吨,总产量占全国麦冬产量的70%左右,保健用麦冬占全国的100%,出口量占100%,年产值2亿元左右,如果将其深加工年产值则可达百亿元以上。
麦冬主要成分与人参相同,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珍贵中药材。相传,当年隐居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在饮用麦冬水半年后精神焕发、记忆力大增,便称之为“隆中之宝”。
为了做大做强“隆中之宝”,该区在麦冬的生产地欧庙镇推广襄麦冬专业合作社,向农民提供从种到销的一系列服务,有效地把当地农业资源优势转变为农业品牌优势,把农业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目前,襄樊麦冬的等级上去了,一亩地可为农民增收700元左右。
经过深加工并精包装的“诸葛亮秘茶”销往日本、韩国、新家坡等国及国内各大城市,2008年还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得了金奖。
山药、制种为农民增收
同时,襄城区还推广了卧龙镇卧龙山药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先进典型。目前,该区的山药产业、蔬菜种植业、油菜制种业等已成为全区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主导产业。卧龙茅庐牌山药也已经成为卧龙镇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山药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山药种植户年人平增收近3000元。
此外,该区制种大镇卧龙镇先后与湖北省种子集团、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华中农业大学等一批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引进了油菜、玉米、小麦等10多个制种新品种新技术,先后带动全镇25个村、1.5万户家庭加入到制种行业中,累计制种面积达7万余亩,生产优质种子500多万斤,实现农民年增收600多万元。制种除满足长江流域十二个省市区外还出口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