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就像喝温开水,没劲!”晏琳是地道的土家妹子,出生于恩施州一个单亲家庭。在母亲的含辛茹苦地培养下,1997年她争气地考上了大学,学的是生物工程专业。2001年毕业,她到一家环保企业做销售,凭着出色的工作能力,一年后当上了该公司鄂西北区域的经理,成为地道的白领丽人。
按说,这样的工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可是两年后,她选择了辞职。“按部就班地上班,就像是喝温开水一样,没劲!”从小就有一股闯劲的晏琳这样评价当年的生活。她感觉上班式的生活总有一种束缚感,她要自己出来创业。一次,晏琳回家探亲,妈妈特地做了一窝烧饼给晏琳吃,这种烧饼在晏琳的家乡,几乎家家都会做,晏琳也是从小吃到大。这一次妈妈做的烧饼特别好吃。突然,晏琳脑海里冒出一个灵感:何不将家乡的烧饼,拿到大城市去卖呢?现在的城里人不是时行吃农家饭菜吗?这种烧饼说不定也会有市场的。
有这个想法,但晏琳没有把握。于是她做了一个小小的试验——她特意让妈妈多做了几个烧饼,回公司的时候,带给同事们尝,大家都觉得好吃,晏琳心里有了些底。她决定从烧饼入手,进行创业。“认准了就去干,没什么不可能的!”可是她的想法遭到了家人极力的反对,母亲一度和她大吵一架。为此,晏琳决定先干再说。她瞒着家人,到武汉调查市场。“要干就到大城市干,越是大城市就应该越有市场!”事后证明晏琳的判断是对的。市场调查的结果让晏琳感到兴奋——武汉没有一家卖真正的土家烧饼,土家烧饼肯定有市场!
今年初,晏琳顶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工作挣的钱在武汉大学附近租了一个门面,卖起了家乡烧饼,她给店名取了个土得掉渣的名字——“掉渣儿烧饼”,并按土家的风格把自己的店子用竹子装修得非常的典雅别致。
为了开业顺利,晏琳还在开业前夕,请了不少武大的学生帮助散发了一大批宣传单。开业那天,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开张仅两小时,烧饼便被抢购一空,急得她忙去市场买面粉补充原料。第二天,更是有人一大早就前来排了队。晏琳店里烤出的烧饼,个头圆圆的,出炉时,黄澄澄的表皮上撒着肉末,油滋滋地冒着泡,几十米范围内都能闻到香。有人戏称它为“汉版的披萨”,拿回去又可以当早点,还能当正餐主食吃。“掉渣儿烧饼”一时成为抢手的小吃,每天前来购买的人群都要排上一两个小时的队,日均销量在6000个左右,每个2元,晏琳每天进账都在1.2万元左右。“掉渣儿烧饼”也开始口碑相传。看到烧饼如此俏销,母亲也想通了,哥哥也赶过来给她帮忙。今年6月,晏琳将触角伸到了汉口,开起了第一家分店。“梦想有一天,我的烧饼能卖到奥运会上去!”有了第一家,很快就有了第二家,每一家都生意兴隆,要求加盟的客户也多了起来。在接受采访的短短1个多小时内,晏琳不断接到要求加盟的电话。截至到9月1日,晏琳的烧饼加盟店已经在三镇发展到30家了,每家加盟费3万元,也就是说晏琳开业仅6个多月,就赚到了100万元。江城武汉还因她的带动,掀起了一股“烧饼热”。
如今已有不少人,尤其是来自恩施的老乡,打着和她的店名相似的名字开店,如“掉渣子”、“掉馅儿”、“掉渣渣”、“香渣儿”等,生意都非常火爆。作为把土家烧饼引进到武汉来的第一人,晏琳对这种跟风又怕又喜。面对竞争,晏琳称:“掉渣儿烧饼的成功并不完全是味道的原因,而是我的策划、包装好”。
她认为卖烧饼也是事业,前期店面的装修、烧饼的包装、后期的推广等都需要精心设计。而这一切,晏琳认为都要归功于自己以前在大学学习的知识和在公司工作的经历。如今,晏琳已经给自己包括烧饼在内的食品系列注册了商标,并给烧饼馅料申请专利。下一步,晏琳将向南直指长沙,往北瞄准北京,进而向全国发展。“2008年奥运会时,说不定能在北京吃到我的‘掉渣儿烧饼’呢!”图为晏琳的门面前排起了长队。先就业再创业晏琳的烧饼卖得这么火,原因只有一个字:土!为何一个普普通通的东西在晏琳的手中就变成了钱,而大多数人对此却视而不见。
也许你会说,她有一双生意眼。说得不错,但是这种生意眼光并不是天生的,它源于一种创业冲动和经验的积累和学习。应该说,大多数创业成功的人士都不是从一开始就创业的,他们都有一段完整的就业期。晏琳能成功和几年的大学生活和两年的公司打工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创业,那就不妨找个地方打工,就业学习再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晏林短短半年的创业史映证了在买方市场里的生意经。
家乡烧饼卖出100万
发布时间:2007-11-14 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摘要:有这个想法,但晏琳没有把握。于是她做了一个小小的试验——她特意让妈妈多做了几个烧饼,回公司的时候,带给同事们尝,大家都觉得好吃,晏琳心里有了些底。她决定从烧饼入手,进行创业。“认准了就去干,没什么不可能的!”可是她的想法遭到了家人极力的反对,母亲一度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其他人正在看……
- ·湖北潜江2000亩葡萄“传奇”
- ·“龙虾经济”启示录――打造特色是经济发展的基
- ·湖北黄石市:辞年薪十万返乡 养猪场姐弟开荒
- ·从“大养蟹”到“养大蟹”――洪湖螃蟹转型升级
- ·无缰无绳无栏圈 野牛牧养在山间
- ·农民养殖“藏香猪”致富
- ·湖北沙洋县万店村:小小竹鼠 养出名堂
- ·全国粮食生产大户陈秀国的“农场主”梦想
- ·湖北浠水县:一条鱼蹦来财富链
- ·湖北秭归县露珠茶叶合作社为茶农找到致富路
- ·“中国鲟鱼之父”蓝泽桥的追“鲟”路
- ·湖北宜昌市八零后小伙儿养殖石蛙走上致富路
- ·湖北襄阳南漳县:生态放养 鱼塘也能养出好甲鱼
- ·来凤万名“娘子军”领跑致富路
- ·武汉:花盆种野菜 年赚50万
- ·湖北十堰:秋冬作物科学施肥 促进粮油增产增收
- ·湖北竹溪县新洲乡筑巢引凤促农民致富
- ·变废为宝种竹笋 湖北恩施父子劈出致富路
- ·湖北宣恩县:土家农民龚伦朋和他的“人参鸡场”
- ·湖北十堰市张湾区:水中贵族 黄龙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