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来,高邮湖、鄱阳湖等几个国内大型的淡水湖泊上,出现了一群特殊的渔民,他们每天驾驶着渔船穿梭往来,忙于捕捞一种在淡水湖里随处可见的蚬子。
记者:“你们几点出来捕捞?”
安徽省长久市湖滨镇西网村村民赵旗全:“我们七点出来捕捞,要捕捞到十点。”
记者:“能捕捞多少量?”
安徽省长久市湖滨镇西网村村民赵旗全:“120包。”
记者:“一包是多少数量?”
安徽省长久市湖滨镇西网村村民赵旗全:“我们一包是70斤。”
记者:“一斤多少钱?”
安徽省长久市湖滨镇西网村村民陈加强:“1毛多点。一个月大概就是一万多元钱。”
像陈加强、赵旗全这样的捕捞户有将近1000多户,他们每天捕捞的120吨蚬子都被同一个人收购走,这个人就是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蚬肉加工企业的老板高永生。
记者:“你一年要收购多少蚬子?”
高永生:“我们公司一年要收购两万斤蚬子。”
高永生收购的这种蚬子学名桃花蚬,是一种低等的软体动物,雌雄共体,繁殖速度非常快,在淡水湖底下大约3米的地方有着厚厚的一层,因为资源非常丰富,当地老百姓把它比作水底宝藏。为了不让宝藏的资源枯竭,高永生要求渔民在捕捞时必须遵守三个原则。
高永生:“第一个方面小的不能捕捞要重新放回到湖里面,第二个在繁殖的季节不能捕捞,第三个不能用机器捕捞,这样的话把资源保护好每一年都可以捕捞。”
为此渔民们专门自制了一种捕捞工具。
安徽省长久市湖滨镇西网村村民赵旗全:“自己用铁丝编起来,老板需要多大的距离我们就编多大的距离。”
记者:“这个能淘汰掉多大的规格?”
安徽省长久市湖滨镇西网村村民赵旗全:“淘汰的是0.3厘米以下的都不要。小得我们要保护资源,不保护资源明年就没有了。”
8年前,在高永生没有出现时,当地的蚬子还是一文不值的东西,没人吃也没人要,每年都放在湖底让自生自灭。
安徽省长久市湖滨镇西网村村民赵旗全:“原来干什么的我们都不知道,不晓得干什么。”
安徽省长久市湖滨镇西网村村民金传富:“一般两到三年不捕捞就会死掉。小的有生下来了老的就死掉了,年年都在生长,年年都在过滤。”
从无人问津到成为抢手货,让蚬子的价值发生巨变的原因,得从十年前,高永生到日本的一次经历说起。今年47岁的高永生1998年在做珍珠出口生意时,无意中听说日本人很爱吃蚬子,这个平时容易被别人忽略的信息却被高永生牢牢地抓住。
高永生:“蚬子对人体的肝脏好,日本人喝酒比较多,当时电视台有个广告,说喝酒前喝已被蚬子汤,喝酒就对人体没害处。所以我马上捞起这种蚬子通过外贸出口。”
当时国内的蚬子资源虽然丰富,但没有人开发利用,高永生就到离德清县不远的太湖去收购这种蚬子,一吨只要300多元,可出口到日本就是300美金一吨。
高永生:“那时候量大,一晚上要装7个集装箱到上海机场。大概一年四五十万人民币。”
从1999年开始,国内几个大型淡水湖里都有高永生的收购队伍。就当他出口生意越做越大时,2002年,日本客商对活蚬的要求一下子严格起来,他们只要最好的蚬子,外观上是等腰三角形、厚壳、颜色黑的。
高永生:“这样的能出口到日本,外壳特黑,光泽好,颜色好形状好。”
这就给高永生出难题了,国内的蚬子颜色、形状不一,能达到日本客商要求的活蚬少之又少。
记者:“好的能出口的仙子捕捞的比例是多大?”
高永生:“像这样的事百分之五都不到。”
蚬子出口标准的突然变化让高永生的生意一下子陷入了僵局,他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刚刚发往日本的活蚬被逐一退了回来。
高永生:“当时发了5个柜,两个柜在上海就退了,损失很大。”
活蚬存活时间短,最长不超过7天,已经出口的活蚬又被退回路上来回就折腾7天时间,蚬子早就变臭了。高永生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还要倒贴运费并且找地方把这些发臭的蚬子埋了。
高永生:“拉回来只能倒掉。又很臭,不能随便倒,只能给钱给农民,倒他那。”
蚬子退了不说,日本人还要求索赔,几批货下来,高永生就有些扛不住了。
高永生:“一个礼拜赔了两三万美金,总共赔了70多万元。”
高永生几年来积攒的所有积蓄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赔个精光,好不容易打拼起来的事业一下子又归零了。他只好让渔民先停止捕捞,同时把索赔的事一一处理完。这时,他冷静下来想了想自己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看来活蚬出口已经不可能了,可国内还有这么多的资源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又心有不甘。就当他心灰意冷时,突然想起1998年在日本小豆岛旅游时看到的一幕。
高永生:“小斗岛是个旅游景点,本来是做酱油的,买了蚬子后,放酱油煮了之后当作礼品卖给游客。销量非常大,就跟我们舟山的海产品一样。每个到小斗岛的游客都要尝尝。”
既然活蚬不能出口,那干脆出口加工好的蚬肉。一来能绕过外观标准,二来能解决活蚬容易变臭的问题。有了这个想法后,高永生就按照其它贝类加工的方法安装了一条生产线。
高永生的妻子沈建芬:“经过我们水池的暂养,吐沙清洗再脱壳,再清洗杀菌,再分级,通过冷冻后到我们的冷库里。”
加工好了冻蚬肉后,高永生赶紧联系日本客商,请他们到厂里来考察。武中清嗣就是第一批前来考察的客商。
日本客商武中清嗣:“很不错的,如果有大的更好,没有的话也只能吃这个了。”
日本对岘子的需要量很大,能符合活蚬进口标准的又很少,看到高永生加工好的冻岘肉质量没问题,价格又相对较低,不少日本客商纷纷前来订货。尽管冻蚬肉出口的利润并没有活蚬高,但对高永生来说总比彻底停了这桩生意强。2002底年开始,高永生就专门收购活蚬加工成冻蚬肉再出口到日本。
高永生的妻子沈建芬:“一年可以卖一千五百吨。”
就当高永生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时,2004年8月的一天,厂里突然来了一群环保局的工作人员。
浙江省德清县环保局污染控制科科长吕永强:“我们接到周边农户的举报,说他们废水排放超标了,导致青虾死亡。”
这让高永生一头雾水,青虾死亡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平日里排放的水在高永生看来并不是污水。
高永生:“我说我这个不是污水,这里那里是污水。”
高永生排放的是蒸煮蚬肉过程中过滤掉的水,这种水说得通俗点:“就是平时老百姓家里煮蚬子喝的汤,蛋白质含量很高,人都可以喝,怎么一下子就成了工业废水了呢。原来前两年,高永生的企业加工蚬肉的量并不大,这种水排出去后,养殖户们还暗暗窃喜,自己养的鱼不用拖放饲料就长得飞快。
养殖户唐建忠:“水的营养价值非常高,鱼也长起来大,珍珠也长得好。原来的话我的鱼最多是四五斤,后来你不相信去问他我老婆是十斤,那个胖头鱼,都能长到这么大了。”
记者:“当时是不是暗地里高兴呢?”
养殖户唐建忠:“当然快活了,养鱼养得很大了你说快活不快活。”
可是,随着高永生加工的量增加后,唐建忠就再也快活不起来了。
养殖户唐建忠:“每天有两百多吨的排量,这个我就吃不消了。”
浙江省德清县环保局污染控制科科长吕永强:“他出来主要是蛋白质为主,浓度高了量大了水体就不能进行自尽了。”
没过半个月,唐建忠的鱼和青虾都给肥死了。
养殖户唐建忠:“养分太高了,就浮头,每一次死都是几百斤几百斤。”
记者:“死了多少次了?”
养殖户唐建忠:“七八次不止吧。”
高永生很快知道问题的严重性,环保部门最后处罚他2万元,同时责令赔偿养殖户4万元的损失费。从那以后,高永生再也不敢往外排这种水了,可每天加工的量还是那么大,水不解决也是个问题,于是,2004年10月份,高永生专门建了一个废水处理厂。
高永生:“处理废水的运转费用很高的。每年的电费,工资加起来也有几十万。”
这么好的水白白浪费不说,每年还要拿几十万元来处理它。这让高永生非常头痛,他听说在日本有人专门把这种水提炼成浓缩汁,于是2005年,他在厂里也支起了十几口大锅没日没夜地提炼,但很快,高永生就发现了问题。
高永生:“速度很慢很慢,煮三十多个小时才能煮出,煮久了焦味要出来。”
用大锅煮的土办法容易有焦味,这时他通过朋友介绍把一种医药界用的低温浓缩设备移植到蚬汁上,同时买了一台高速分离机,很快把原本没用的水提炼成蚬子浓缩汁。
高永生:“这是刚刚分析好的水,再经过杀菌、低温浓缩、浓缩后像这样的浓度达到35度。分析完就变成这个浓缩汁了。”
记者:“价格怎么样?”
高永生:“一吨价格在5000、6000美金。”
想法一变,就变废为宝了,果然有日本客商高价购买他的浓缩汁。仅仅2006年,浓缩汁就给高永生带来80万元的收入。2007年底,高永生带着好奇的心情到日本考察,想看看日本人从自己这里高价买走的浓缩汁到底拿来做什么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高永生的妻子沈建芬:“后面我先生去日本考查这个市场的,知道他们一部分是做保健品;一部分做调味品的。还有一部分做医院的流质,附加值非常高。”
高永生:“我们卖给他5000美金,他们卖出去5W,10W美金。”
原来自己赚的只是小头,真正的大头被日本企业赚走了。回国后,高永生非常激动,原来只要把蚬子浓缩汁能开发成调味品那不就大有赚头了吗。他考察了市场里的鱼露、蚝油等调味品后,2007年底和江南大学共同开发了蚬汁调味品。产品开发后,高永生并没有着急上市,而是给每个员工发了两瓶。
高永生:“他们说老板烧螺丝最好吃,说明鱼贝累很好吃。”
高永生把产品定位在专供鱼贝类蒸煮用的调味品上。
高永生的妻子沈建芬:“一般味精是蔡煮好了好了才放进去,我们这个方黄酒其他调料后可以马上放进去,味道渗透到里面去。”
2008年的6月份高永生把蚬汁调味品卖进杭州、上海等地超市。
杭州某超市服务员严实:“一个星期大概能卖二三十瓶,从总的趋势来看还是很不错。”
从收购活蚬到加工蚬子肉,再到卖蚬子浓缩汁、蚬汁调味品,高永生一年净赚200多万元。随着业务的拓展,高永生收购活蚬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高永生:“我们加工的时候一天要120吨,像这样的货车要三车,一年平均起来大概两万公斤。”
仅仅高邮湖安徽境内每天就有二十多艘船在给高永生捕捞活蚬,在高永生的带动下,江浙一带也有不少企业从事蚬肉加工。收购的人多了,活蚬的价格也从8年前最低时的一吨100元上涨到现在的600元一吨。
cctv致富经:困境中逼出的大买卖
发布时间:2009-03-30 来源:cctv致富经
摘要:自2000年来,高邮湖、鄱阳湖等几个国内大型的淡水湖泊上,出现了一群特殊的渔民,他们每天驾驶着渔船穿梭往来,忙于捕捞一种在淡水湖里随处可见的蚬子。 记者:你们几点出来捕捞? 安徽省长久市湖滨镇西网村村民赵旗全:我们七点出来捕捞,要捕捞到十点。 记者:能捕捞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其他人正在看……
- ·安徽合肥“虾蟹混养”鼓渔民腰包 每亩增收1500
- ·安徽裕安:合作社领路农民致富路
- ·黄山孔雀富穷汉 一年赚它五十万
- ·安徽太和:常飞红薯卖出新花样
- ·安徽营造160万亩“绿色生态油库” 油茶年产值达
- ·安徽旌德县:“订单蔬菜”促进农民增收
- ·阜阳农民在家养鸡致富 一年能挣十来万
- ·安徽泾县:“农家课堂”铺就新型农民致富路
- ·安徽吴庄:黄瓜嫁接蔬菜带动农户增收
-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孔雀开启“致富屏”
- ·安徽霍邱县“四代一管”助农增收
- ·安徽宿州残疾青年杨风光流转600余亩耕地致富
- ·安徽肥西:苗木花卉带动18万农民就业致富
- ·挥洒青春汗水 土里刨出“真金”
- ·荒滩建起“循环园”特种养殖闯富路
- ·“盲人”养猪全靠摸 一人照顾一百多
- ·安徽霍山县多措并举助农增收
- ·万亩荷花田成致富好平台
- ·安徽旌德县订单蔬菜“鼓”起农民致富的钱袋子
- ·安徽太和县:椿芽套上鸡蛋壳 价格翻番富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