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如何“理性”对待农药残留

发布时间:2012-05-08 08:21  来源:新农网整理
摘要:如何“理性”对待农药残留

  上月初,“绿色和平”在其官网发布了对中国茶叶农药残留的检查报告,称经对北京、成都、海口等地的零售的茶叶抽查检验发现,多个知名品牌茶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茶行业紧张一阵子归于平静了,但农残的存在与被妖魔化所带来的问题远没有结束。

  有专家解释说:绿色和平组织检测的结果只说明中国茶叶有农药残留,但按照中国的标准看,不属于超标。并通过一组数据,苦口婆心安慰社会公众,这样的农药残留不足以造成健康危害,因此呼吁大家要理性对待农药残留。这体现了专业人士的专业水准,也道出了从专业角度对社会公众提出的希望。然而要想达到“理性”的彼岸,又是何其艰难!

  首先,信息的不对称,是达到“理性”要跨越的第一道栏。现代社会行业分工越来越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个消费者,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所涉及的领域、产品、知识、标准,要想完全掌握,不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你就甭想。像这次涉及到的农药问题,本身就很专业,标准和检测也非一般消费者能够知晓,所以,单纯要求消费者理性,是不是有些强人所难?

  其次,社会公信力的颓败,是达到“理性”要跨越的第二道栏。本来消费者是不需要全知全能的,社会已经设计了国家行业标准、专业检验机构、道德良心约束等重重保障来确保社会运行的高效。但在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毒胶囊层出不穷的时刻,您让俺老百姓理智些,是不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第三,信息传播的不专业,是达到“理性”要跨越的第三道栏。为什么现在是信息时代了,人们反而更加强调“沟通”?因为信息泛滥、传播渠道繁杂,信息的耗散和受众的解读、选择使很多信息难以实现“保真”;如果是非专业的传播,更容易南辕北辙。不久前春茶上市,某知名茶叶品牌组织了一场慈善拍卖,把拍卖所得捐做善款。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不知道大家正对几万一斤的天价茶叶一肚子气呢,看到这里又冒出个十几万一斤的茶叶,眼里哪还看得到什么捐助?痛骂铺天盖地,企业暗自神伤。

  茶叶农残问题发生后,化肥、农药企业难免吃瓜捞,人们对化肥和农药的许多误解更深了。在这些高高低低的“栏架”面前,没有刘翔的功夫,别说夺冠了,不摔个大马趴就算不错了。所以,为自己争取一个“理性”的发展环境还真是必须的。

  我这里只是做了望闻问切,开方子还需要大智慧。但从自己做起,还是可以有些作为的。比如向全社会定期提供一份中国农药的质量报告,主动增加些公众对我们的了解,不就可以减少些“不对称”?上市企业每年除了两次年报,还普遍出版《社会责任报告》。为什么?就是要树立好形象。农残的存在与被妖魔化,不正是质量报告出版的最大理由吗?

字号:  | 打印本文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