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到中国一些地区大力发展“万头牧场”后,新西兰Synlait Milk公司(下称“新莱特”)总裁约翰。皮诺笑了笑:“在新西兰没有现代工业化运作的”万头牧场“。”
新莱特是光明乳业旗下控股公司,并为光明乳业生产高端奶粉培儿贝瑞。
皮诺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在新西兰,最常见的是800头左右的奶牛牧场,主要是由牧场主掌控,并将牛奶提供给牛奶生产企业。在新西兰,“农户+企业”是最常见的模式,企业不涉及产业上游。这一现象与国内企业不断涉足上游奶牛养殖产业以及近年来掀起的“万头牧场”旋风形成鲜明对比。
皮诺表示,新西兰的原奶主要依靠大量农场主提供,能够做到安全以及高产原因有三,首先,农场主有着较高素质,这些农场主往往有着很高的学历,世代从事牛奶养殖,很少做出违规的行为;其次,政府及企业对上游有着严格的监管措施及标准,企业会对上游农场主进行教育,并且对原奶有着较严的检测措施,发现质量不好会有一定的经济处罚;最后,奶牛养殖环境优于其他国家,由于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持生态平衡,控制了牧场养殖规模,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在国内,却是另一番景象。近两三年来,国内兴起了牧场建设热潮,一些大企业或“奶源玩家”在极力推崇大办万头牧场。蒙牛、现代牧业、伊利、三元、辉山、飞鹤、完达山等企业都是万头牧场的拥戴者和实施者。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已建成或在建及计划准备建的万头牧场有可能会突破100个,总融资量高达400亿~500亿元。
王丁棉表示,由于国内牛奶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牛奶养殖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加上相关监管措施不到位或没有很好执行,而导致奶源存在一定问题,但并不代表中国不适合发展“农户+企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