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发展养殖,陈志栋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牛曾是陈志栋的“室友”,也是他的致富希望。
3月20日,走进陈志栋家的牛棚,一曲高亢的秦腔传出,粗犷豪放。陈志栋一边哼着秦腔,一边背着背篼给牛添草。“在牛圈里播放秦腔,我听了舒坦,牛听了也舒坦。”陈志栋对这件事饶有兴趣。
陈志栋是彭阳县孟塬乡草滩村人,今年46岁,是村民眼里生活变化最大的人。别看他现在住房问题解决了,养殖产业发展起来了,鞋店也开起来了,可在2011年之前,也是带着妻儿在外奔波的“流浪汉”。
上世纪90年代末,日子穷得没法过的时候,陈志栋带着妻儿,背着铺盖走出了大山。他去过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最终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落脚。在工地上干过小工,在工厂里烧过锅炉,累活、脏活、苦活,他都干过。在陈志栋和妻子的努力下,日子逐渐有了起色。
在外奔波十多年,陈志栋回老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2011年3月,陈志栋独自一人回到老家,用仅有的6000元积蓄承包了25亩土地,全部种上玉米。为了维持正常生活,种完玉米又外出打工。2011年下半年,陈志栋带着7000元钱彻底在老家扎了根。“回到十多年前的院子,窑洞早已坍塌,只能借住在亲戚家。”陈志栋说。他借贷3万多元,买了5头牛。牛住在哪里,他就住在哪里。2015年7月,陈志栋住进了政府为极度困难户建的36平方米的房子。“要是没有政府帮我,现在还住在牛棚里呢。”
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如今养殖15头牛,陈志栋成了村里数一数二的养殖大户。刚开始养殖的是肉牛,虽然出栏快,但投入大。从2016年开始,陈志栋转向养殖基础母牛,与肉牛相比,出售牛犊利润要高得多。“近几年,政府的补贴政策多,只要人勤快,日子都不差。”陈志栋说。
今年,陈志栋准备将牛圈改造成双面棚,养殖更多的牛。他一边比划,一边说着自己的打算。陈志栋觉得,没有政府的好政策,他的日子变化不会这么快,所以更要珍惜当下的好时机,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记者樊永凤安磊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