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月霞村,一间间标准化养殖场分布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在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内,养殖了180多头“关岭牛”,工人们正在往牛栏前的凹槽添加草料。
月霞村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几年前,这里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50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2012年,在外打工多年的张波回到家乡,听闻家乡正发展“关岭牛”产业,于是自筹30万元购买了25头关岭黄牛,第二年就赚了8多万元。几年下来,他的牛存栏达到180多头,成了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
今年,张波在县扶贫办的支持下,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带动月霞村60户贫困户共同发展。农户可以特惠贷5万元入股,成为股东,每年固定分红,也可领养5头能繁母牛,生牛犊后合作社按10元每斤进行回购。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牛犊可卖5000元以上,只要养殖5头能繁母牛,一年就脱贫啦!”
“发展关岭牛,老百姓可以养牛致富,可以种草卖钱,还可以到加工厂就业赚钱,更可以资金入股,成为股东,总之,这是一个连接一二三产业的大产业。抓住这个牛鼻子,我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日可待。”关岭自治县扶贫办主任彭志坚说。
该县把“关岭牛”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民生工程和支柱产业来抓,培育一批养殖示范小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关岭牛”存栏量已经达到13万头,每头牛的卖价在1万元左右,仅活牛产值就达到了13亿元。该县提出了“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规划到2018年,“关岭牛”将达到25万头,活牛产值将超过25亿元,如果把上下游产业连接计算,综合产值将超过75亿元。
现在,关岭正全力推进“关岭牛”发展,利用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方式,推行“政府+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贫困农户)”发展模式,实现贫困农户、村集体、合作社达到共赢。同时,引入北京大型屠宰及其加工公司,投资5亿元的关岭牛产业园一期工程基本竣工,每年可屠宰25万头牛。(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