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邓俐实习生陈雨
对于重庆丰都来讲,每年的10月21日似乎都注定不平凡。2015年10月21日,150头来自澳大利亚的肉牛搭乘QF7597航班,飞越太平洋横跨两大洲,顺利抵达丰都。这不仅揭开了我国进口商品活畜的序幕,更让丰都的“中国肉牛之都”建设提质增速。
时光飞逝,2016年10月21日,“中国肉牛之都”建设研讨会及重庆市草食牲畜产业链建设推进会双双在丰都举办,这是对丰都长念“牛字经”培育“牛经济”,以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的认可,更是对其“中国肉牛之都”地位的认同,成为丰都肉牛产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开启丰都肉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由小及大,从散至群”:
“三步走”促成“中国肉牛之都”
丰都自古就有养牛的传统与习惯。上世纪80年代初,丰都在川东地区率先开展黄牛改良并取得了显着成效;到2000年,丰都已成为重庆市黄牛改良大县。
21世纪初,三峡移民工程基本结束,为解决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促进移民安稳致富,丰都县委、县政府决定发展肉牛产业。随后,丰都大规模开展“院校协作”,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基本实现了“科研单位得成果、政府部门得经验、养殖农户得实惠”的初衷。2007年,丰都牛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重庆市养牛第一大县。
2012年,丰都正式确立建设“中国肉牛之都”的战略定位,吹响了向“中国肉牛之都”攻坚的号角。2013年,丰都肉牛存出栏总量、屠宰加工量、科技含量等8项重要指标居全市第一,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丰都高家镇肉牛养殖及加工核心区获批创建国家肉牛科技园区。2015年,恰逢澳牛进口的历史机遇,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丰都成功实现首批活牛空运进口,成为全国首个商品活畜进口承接地和试验地。
至此,丰都肉牛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快速转变。
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村民张金威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养牛,小时候家里只养两三头。2012年,县里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后,畜牧部门的人来村里讲养牛技术,还动员他们养牛致富。一头牛养一年,赚3000元。
第一年,张金威养了20头肉牛,第二年40多头,如今已经发展到100多头了。张金威告诉记者:“保守估计,今年能挣30多万元。家里的牛一天天多起来,日子也一天天好过起来。”
张金威通过养牛过上好日子只是丰都老百姓靠养牛致富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丰都县已建成万头以上牛场两个、千头以上牛场3个、500头以上牛场11个、百头以上牛场25个、20头以上牛场1036个。龙头企业恒都农业集团更是在全国优势产区发展万头养殖场7个存栏10万头,在澳洲控股20万头的大型牧场,不仅使牛源得到了持续供应保障,更使“丰都肉牛”的购销体系遍及全球。
生态涵养绿色崛起:
让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丰都的“中国肉牛之都”建设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地处三峡库区的丰都是重庆市的生态涵养发展区。自重庆市委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出台后,丰都便将“生态涵养、绿色崛起”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肉牛产业始终围绕“当期可承受、长远可持续”的原则,着力在完善生态链上下功夫。
2014年,丰都聘请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团队进一步论证全县肉牛环境承载量,将发展目标由55万头调减为40万头。并根据全县不同地区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能力实施科学选址,大力推行规模适度、环境友好的“家庭牧场”。
治污和防疫是实现肉牛产业生态发展的关键。为此,丰都对规模牛场实施工业化治污,对家庭牧场实行沼气发酵还田的自我净化发展方式,配套完善治污设施。建立技术人员直接到农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牛舍、防疫要领直接到农民的疫病防控体系,为产业健康发展撑起了“保护伞”,确保了全县养牛场地的正常运行。
除此之外,丰都还非常注重循环发展。全县范围内,普遍推行“牛沼草”“牛沼果”“牛沼菜”等循环经济模式,养殖企业每年收购牧草、秸秆等农工副产物15万吨用作肉牛养殖饲料。引进4家企业利用牛粪生产有机肥,配套生产能力达20万吨。引进重庆勋业食用菌种植公司和康地实业公司,带领农户常年种植双孢蘑菇1万亩,年处理牛粪6万吨。积极探索利用粪便种植蚯蚓、作燃料发电等资源化利用新途径,牛粪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肉牛产业搭好台,丰都县成立了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机构——肉牛办,全称肉牛产业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抓肉牛产业发展。
“我们丰都始终把肉牛品质、产业品牌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科技着力,品种优化,农旅融合,来实现品牌的打塑。通过构建产业利益链,使多方联动发展,不仅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也让企业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县域经济活力的增长。我们还探索形成了可长远持续发展的生态链,保障了丰都肉牛产业的健康繁荣。”在10月21日召开的“中国肉牛之都”建设研讨会上,谈起“牛都”的“建设经”,丰都县委书记徐世国这样说。
“牛都”建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主四辅再创新高
领军者从来都努力在先,好前景也需要时时创新。丰都肉牛产业如何在目前“中国肉牛之都”建设形式大好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本次研讨会上,丰都县委副书记、县长罗成亦给出了答案:“我们将坚持‘产业产值以精深加工为主、养殖为辅,基地布局以向外拓展为主、本地为辅,进口贸易以冰鲜肉为主、活牛为辅,总部发展以健全产业链为主、单项扩张为辅’的‘四主四辅’总路径,力争到2020年,将丰都真正建设成为‘中国肉牛之都’。”
从罗成所说的“四主四辅”总路径中,不难看出,丰都在肉牛产业发展上,已度过了初期粗放型产业发展的阶段,目前肉牛产业将整体进入转型升级期,这也标志着丰都肉牛产业将告别粗浅业态,整体迈向高精深阶段。这从丰都“中国肉牛之都”建设2020年三大目标中就可窥一斑。
“到2020年,我们将力争实现5个全国领先!即县内标准化饲养量达到40万头,实现全国领先;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达到58%,实现全国领先;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实现全国领先;活牛及牛肉进出口额达到80亿元,实现全国领先;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实现全国领先。到2020年,以肉牛为核心的关联产业业态更加丰富,整个丰都肉牛的产业链将更加完备,带动就业15万人以上。到2020年,总部经济格局将全面形成。丰都总部的研发、加工、交易、结算‘四大中心’的集聚效应将充分发挥,形成以丰都为核心,联动周边、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牛都’总部经济大格局。”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罗成这样说。
罗成告诉记者,接下来,丰都将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围绕建设“中国肉牛之都”的总目标,以国家级出口牛肉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业(肉牛)科园区建设为抓手,结合现实基础,着力建链、补链、强链,重点推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生态链、完善利益链的四大任务,使“丰都牛肉”早日成为丰都“肉牛之都”的标志性名片,成为全社会耳熟能详的中国肉牛民族品牌。使恒都农业集团早日成功上市,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食品企业。让重庆丰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肉牛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