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27)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2016)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在达州宣汉开幕,来自国内外畜牧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共600余人齐聚一堂,共赏牛业发展大计,同绘牛业光明前景。开幕式上,表彰了蜀宣花牛“牛王”、“牛后”及达州市十佳肉牛养殖大户。据悉,“牛后”“牛王”被分别取名为“宣宣”和“汉汉”,并获得1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四川现1500公斤牛王 养殖户获1万元奖励
今(27)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2016)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在达州宣汉开幕,来自国内外畜牧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共600余人齐聚一堂,共赏牛业发展大计,同绘牛业光明前景。开幕式上,表彰了蜀宣花牛“牛王”、“牛后”及达州市十佳肉牛养殖大户。据悉,“牛后”“牛王”被分别取名为“宣宣”和“汉汉”,并获得1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儿时放牛娃今时“牛司令”
据悉,经过评选牛耳标号为:SX00957的母牛荣获“牛后”称号,取名“宣宣”。“宣宣”的主人陈远柏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宣宣”今年两岁,体重780公斤,来自宣汉县大成镇瓦窑村1组。自己的牛获得“牛后”,陈远柏十分开心,他向四川新闻网记者讲述了这些年他与牛之间的故事。
“几岁的时候就开始放牛,从最开始到贪玩到后面的无奈,可以说我小时候是骑在牛背上长大的。”据“牛后”的主人陈远柏介绍,他本是达川区人,早年从事酒店经营行业。做酒店的时候,陈远柏发现牛肉的价格只涨不跌,后来通过了解和考察,他慢慢的发现了肉牛的商机。2012年通过大成镇招商引资,他来到大成镇瓦窑村一社,开始了养牛生涯,从酒店老板摇身一变成了“牛倌”。
经过三年多不断地探索和总结,陈远柏靠科学饲养,成功闯出了一条养牛致富的新路子。为了提高肉牛育肥速度和育肥质量,繁育场坚持种养结合,采用“饲用玉米--多花黑麦草”、“水稻--多花黑麦草”复合种植模式,形成了“饲养料种植--饲料加工--养殖--粪便还田”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同时,与周边180余农户签订协议,集中连片种植饲用玉米1000余亩,年青贮饲用玉米秸秆4000余吨,种植牧草1800亩,农民实现收入200万元。带动发展当地养殖户50余户,解决15人就近入场务工,引领脱贫攻坚成效显着。
“一个月的收入还算可以,有三千多点。还把家庭的农活也做了,把家里也照管好了。”村民杨仕云说。
如今,陈远柏的繁育场设施完善,养殖规模可达1500头,年可繁育蜀宣花牛600余头,销售推广3000余头,销售收入达800万元。
来自宣汉县上峡乡宝塔村3组,牛耳标号为XH14606的公牛荣获“牛王”称号,取名“汉汉”。据“牛王”的主人何明全介绍,“汉汉”今年三岁,体重达1500公斤,目前市场价至少在4万元以上,获得“牛王”后价值应该会更高。
何明全今年46岁,是土生土长的宣汉人。从上个90年代便开始接触养牛,但由於规模不大,养殖技术跟不上,养牛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不得已他选择了南下务工。2011年,在朋友的劝说下,何明全回到老家开始了解蜀宣花牛养殖,最终他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能够获得‘牛王’的称号,我很开心,这也增大了我下一步扩大养殖的信心和决心。”何明全说,目前合作社有100多头牛,明年计划扩大一倍养殖。
那么“牛王”“牛后”的评选标准是什么?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执行会长许尚忠。
据许会长介绍,本次评选的蜀宣花牛牛王、牛后是根据蜀宣花牛的品种标准来评定。“主要考虑牛的整体结构、特征类型,以宣汉黄牛为母本,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为父本,体型较大结实同时,根据牛的体型、体重、体高的相关数据,体型的丰满程度,四肢的协调生长和完美结构,通过肉眼感官以及测量数据来综合评定。”
同时,许会长对未来宣汉牛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宣汉作为一个县,有两个出名的品种(宣汉黄牛和蜀宣花牛)在这全国是不多见的,而且两种牛在全国牛种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蜀宣花牛很适合在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饲养,虽然蜀宣花牛对肉的开发很充分,对乳的开发还有待加强。”许会长表示,蜀宣花牛自身出了有良好的肉质以外,其乳的品质也是极高的。相对於其它品种,蜀宣花牛奶含钙量和蛋白质量都是很丰富的,希望当地能够加大对蜀宣花牛奶制品的开发和利用,让当地农户获的更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