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0日讯 “牛肋条17元/斤,牛踺子23元/斤,牛腩19元/斤。牛肉的价格最近一直都很稳定,没什么变化,销量也很平稳。”家乐福超市销售人员说。在这波澜不惊的终端市场背后,面临的却是肉牛养殖发展的严峻问题。“养牛的越来越少了,牛存栏量下降很多。”宾县宾安镇畜牧站工作人员对此颇有感触。
我省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农民素有养殖肉牛的传统,“十五”期间黑龙江省被列为全国肉牛生产优势区域。全省实施“主辅换位”和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战略,启动了东部肉牛产业带建设,全省肉牛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近两年却呈现增速下降态势。2010年上半年,我省肉牛出栏129.7万头,比上年同期分别 3.5%。目前大多数散养户与规模户处于微利状态。
养肉牛不如打工
“投入大、周期长,养殖成本增加,肉牛收益下降。”宾县宾安镇畜牧站站长白向斌说,自2008年至今,当地肉牛的存栏量约减少50%。湿地保护以来,散放减少,养殖户只能舍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殖成本。放牧状态下一头成年母牛每天饲养成本为2元,而舍养情况下则达到6元。据村民李某介绍,现在养肉牛的大都是规模户,散户基本都被淘汰了,因为没有量的优势就赚不到钱。
在肇东市,由于近年来山地和草原禁牧,养殖肉牛只能舍饲,一头牛要多支出1000多元。四站镇农民李辉德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买一头250公斤左右的牛犊4000元左右;饲料、酒糟、玉米面一个月300元,15个月出栏就是4500元;人工、防疫等成本不算,一头牛的饲养成本已经超过8000 元,“卖一头牛基本不剩啥。”此外,母牛数量的减少导致近年来牛犊价格不断上涨,“2005年,一头250公斤左右的牛犊市场价约2000元,那时候农民手里有十万八万就可以养牛,可如今同样的牛犊价格已经涨到快4000元,农民手里没三十万别想养牛,因为养少了根本就不挣钱。”
肇东四站镇畜牧科工作人员说,现在养肉牛的效益明显不如外出打工。目前即使干力工,每天收入也能达到80元,一个月起码能挣2000多元,而养一头牛风险明显高于打工。
精深加工带动养殖效益?
近年来省内一批现代化肉牛加工企业的建设投产,使我省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全省大、中、小型屠宰加工企业年总屠宰加工能力达300万头以上。
省肉牛养殖协会副会长聂德宝介绍说,从国外经验来看,通过牛肉分级、精深加工来拉动整个牛肉生产链的发展。实现肉牛规范化饲养,牛肉精细分割,分级销售,增加牛肉附加值,提升品质与价格,市场才能反哺育肥户及母牛饲养户,这样才能有利于肉牛产业的良性发展。
大庄园肉业的孙经理说,省内龙头肉牛加工企业普遍采用“公司+农户”的操作模式,企业与当地养殖户签订犊牛收购订单,企业将牛犊集中到企业建立的养殖基地中进行集中育肥,或由养殖户在家按照技术要求饲养,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农户产出的犊牛。一业内人士表示,前一种模式太消耗企业精力,投入也大,养殖户还不一定愿意;而后一种模式饲养户的诚信问题让企业感觉很头疼。如果后期价格高于前期合同价,饲养户往往就没有诚信了。业内人士说,目前肉牛养殖的下行端倪不能任之发展,到被动时才来“救市”,还需未雨绸缪,探索建立肉牛养殖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