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渐侧扁。头较尖,眼小,为皮膜覆盖。吻部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呈马蹄形。 |
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理于皮下。 |
一般刚孵化出的鳅苗,体长约 0 . 3 厘米,生长 1 个月可达 3 厘米左右,再生长 1 个月可达 5 . 5 厘米左右。当年的泥鳅可以长至 10 厘米,体重 9 . 6 克以上,达性成熟。 |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 4 月上旬开始繁殖, 5 一 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 9 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 18 一 30 ℃ ,最适水温为 22 一 28 ℃ 。 |
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本属种类较多,有泥鳅、大鳞泥鳅、古泥鳅(埃氏泥鳅)、青色泥鳅、拟泥鳅、二色中泥鳅等。在全世界有 10 多种,外形相差无几,通常供养殖的主要是泥鳅。 |
泥鳅第一对鳃弓上的外侧鳃耙数 14 一 16 个,多数在 16 一 18 个;第 1 一 4 对鳃弓上的鳃耙呈短棒状突变起,前端稍尖,排列稀疏。 |
泥鳅属于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沟渠、塘堰、湖沼、水田等软泥多的水体浅水区,或是腐殖质多的淤泥表层。一般情况,几乎不游到水体的上、中层活动。 |
泥鳅对食物的要求不十分挑剔,水中的泥沙、殖质、有机碎屑都是其食物,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硅藻类、绿藻类、蓝藻类、裸藻类、黄藻类、原生动物类、枝角类、挠足类和轮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