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2)

发布时间:2006-08-25  来源: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摘要:三、苗种放养 1、蟹种的放养 由于气候、土壤条件的不同及运输等因素的影响,本地培育的蟹种其成活率、抗病性及生长能都明显好于外购的蟹种。因此,宜选择自已培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江系蟹种,尽量不买外地的蟹种。蟹种

  三、苗种放养
  1、蟹种的放养 由于气候、土壤条件的不同及运输等因素的影响,本地培育的蟹种其成活率、抗病性及生长能都明显好于外购的蟹种。因此,宜选择自已培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江系蟹种,尽量不买外地的蟹种。蟹种放养时间宜在当年的11-12月底和翌年的2月底——4月初,以初春放养更为适宜,放养水温4-10℃应避开冰冻严寒期。放养密度为每亩一龄蟹种500-800只,蟹种规格每公斤120-200只,要求规格整齐,无断肢,无性早熟。
  2、青虾种的放养 在五月中下旬投放抱卵虾,抱卵虾选择卵粒呈黄绿色,无伤残,平均规格4-6厘米的优质虾、亩放3公斤左右,直接放入塘中,亲虾下塘2-3天,亩施腐粪肥100公斤,培育水质,仔虾孵出后3-5天,每亩用1公斤黄豆浸泡泡磨浆去渣沿池边均匀泼洒,促其快速变成幼虾,这不但为河蟹提供为数众多的优质活饵,也为幸存者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达到蟹、虾双丰收的目的。
  3、鲢鳙鱼种的放养 蟹池中搭养适量的鲢鳙鱼种,可以调节水质,减少蓝绿藻的数量,增加池塘的产出。每亩池塘放养一龄鲢、鳙鱼种30-60尾,鱼种规格为每公斤10-20尾。
  四、投饲管理 池塘中培育有螺蛳、水草等天然饵料,可解决河蟹的部分饲料来源。在养殖过程投喂的饲料主要种类有:河蟹配合饲料、螺蚬、冰鲜鱼,另搭配少量的大小麦、豆粕、玉米等植物性饲料。 投饲总的原则为: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即在饲养前期(3-6月),以投喂颗饵和鲜鱼块、螺蚬为主,同时摄食池塘中自然生长的水草。在饲养中期(7-8月),正是高温天气,应减少动物性饲料投喂数量,增加水草,大小麦、玉米等植物性的投喂量,防止河蟹过早性成熟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在饲养后期(8月下旬-11月),以动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为主,满足河蟹的后期生长和育肥所需,适当搭配小量的植物性饲料。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颗粒饲料应按照河蟹生长的营养需要,符合农业部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 控制投饲量,每日投喂1-2次,饲养前期每日1次,饲养中后期每日2次,上午投总量的30%,晚上投总量的70%;精饲料与鲜活饲料隔日或隔餐交替投喂,均匀投在浅水区,坚持每日检查吃食情况,以全部吃完为宜,不过量投喂。整个养殖期间每亩饵料的大概消耗量为;颗粒饲料100公斤,鲜鱼300公斤(或螺蚬1500公斤),青饲料100-200公斤,另加少量的植物性精饲料。
  五、水质管理 整个饲养期间,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生长最适温度在26-30℃之间,透明度控制在35-50厘米,前期偏肥,后期偏瘦。养殖初期、(3-5月)池塘水深0.5-0.8米,6月份后逐步加深水位,每5-7天添加新水一次,到高温季节,池塘水深保持1.2-1.5米,并每天灌注外河水20厘米左右,水草的覆盖率达池塘面积的30%,以降低水温,保持河蟹良好生长的水环境。当池塘水质不良时,应及时换水或采取其它的措施改善水质。经常使用生石灰来调节水质,使池水呈微碱性,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河蟹脱壳生长。一般每亩每米水深每次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注意在高温季节减量或停用。施用复合生物制剂(EM菌、光合细菌等)可改善池塘水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保持良好的水质,特别在换水不便或高温季节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还可预防病害的发生。
  六、主要病害的防治 提倡应用健康养殖技术,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实行严格的清塘消毒、放养健康蟹种、保持池塘良好水质、投喂新鲜优质饲料等技术措施,可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如果发生病害,应按农业部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使用国家允许的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渔药。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