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06-08-25  来源: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摘要:通过改革养殖模式,采用蟹、虾、鱼混养,并在塘内种植水草,移植螺蛳,控制放养密度的生态养殖技术,加强投入品管理,从而改善池塘水体环境,减少池水交换量,达到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要求,提高河蟹的品质、规格、产量和效益。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的技术主要包
通过改革养殖模式,采用蟹、虾、鱼混养,并在塘内种植水草,移植螺蛳,控制放养密度的生态养殖技术,加强投入品管理,从而改善池塘水体环境,减少池水交换量,达到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要求,提高河蟹的品质、规格、产量和效益。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养殖池塘的生态条件和防逃措施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2-10亩,平均水深1-2米,塘埂坚实不漏水,埂面宽度2.0-2.5米,池底平坦少淤泥,排灌方便,池塘的土壤符合国家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水源水质要求 水源充足,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水质符合农业部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减少池水向外河的排放,避免养殖自身的污染。
  3、防逃设施 池塘四周要用铝皮、加厚簿膜或钙塑板做好防逃设施,材料埋入土中20-30厘米,高出埂面50厘米,每隔50厘米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四角作成圆角,防逃设施内留出1-2米的堤埂,池塘外围用聚乙烯网片包围,网高1米,以利防逃和便于检查。
  4、池塘的清整消毒 清除池塘过多的淤,并经冬季阳光曝晒,在蟹种放养前一个月,每亩用生石灰70-100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以改善池底质和杀灭病原体。禁止使用五氯酚钠作为清塘剂。清塘以后的进水用60目规格的尼龙绢网袋过滤,防止野杂鱼类及其鱼卵进入池塘。
  5、种植水草、放养螺蛳 池塘中种植少量的水草,既可提供河蟹栖息、避敌的场所,起净化水质的作用,还可作为部分青饲料的来源,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促进蟹的生长。水草的品种以沉水的苦草、轮叶黑藻或伊乐藻和浮水的水花生相结合为好,水草面积为池塘面积的30%左右。放养螺蛳可吸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质,同时又可提供鲜活饵料。采用上述养殖方式,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1)、水草种养方法 苦草、轮叶黑藻的种植:在清明前后,池塘水位20-30厘米,每亩用草籽50-150克,播种前草籽先用水浸泡1-2天,然后用细泥拌匀,全池散播或条播,播种后一个月即可长成5厘米以上的幼草。伊乐草种植:在3-4月份,池塘水位40厘米,采用分段无性扦插的方法,每亩种草量5-10公斤。 水花生的放养:在3-4月份,割取陆生水花生,在池塘四周离塘边1米处设置宽约2米的水草带。在生长旺季应割除过多的水草,以防缺氧和水质恶化。
  (2)、螺蛳放养 在4月底前,亩放螺蛳200-300公斤,全池均匀抛放。
  6、 设置“蟹种暂养区” 蟹种放养的初期,在池塘的深水区,用网围拦一块面积占池塘总面积三分一至五分之一的暂养区,将蟹种先放在暂养区培育到4月底至5月初,待池塘的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的数量,再将蟹种放入池塘中。
  二、河蟹、青虾生态特性的对比分析。
  我们将河蟹、青虾的主要生态特性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它们对水环境的要求基本相同,青虾对水中溶氧的多少尤为敏感;二者的食性基本一致,但存在摄食能力和强度的强弱之分,河蟹强,青虾弱,因青虾的摄食能力较差,所以水生植物腐败的茎叶、有机碎屑等河蟹不食的食物便成了青虾的主食、故在蟹塘中混放青虾,能有效地清除残渣剩饵,防止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水质变坏现象发生,二者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虽都具有抢食和互相残杀的习性,但同养于一塘,面对螃蟹的凶猛捕食,青虾的互残现象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体幼弱小的青虾往往成为河蟹的美食;二者都具有蜕壳促生长的特性、同养于一塘对水质,营养和钙质的补充要求更高,必须强化饲养管理措施;河蟹善于攀越逃逸,防逃工作时刻不能放松,青虾不善攀逃、可以不作考虑;河蟹在咸水里生,青虾则在淡水中繁衍,当年虾又能繁殖后代,我们利用青虾的这一特性,掌握好青虾的放养密度使繁殖的幼虾绝大多数成为河蟹的优质饵料,少数幸存者长成又大又肥的商品虾,池养蟹因饵足质优,上市规格必将比单养理想。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