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素类 如已烯雌酚及其盐、酯和制剂,醋酸甲孕酮及制剂,甲基睾丸酮,丙酸睾酮,氯丙嗪,安定等;
2.抗生素类 如氯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等;
3.消毒和杀虫剂类 如五氯酚钠,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等。
上述这些药物在鱼类养殖生产中常被应用,有的还具有特殊的效果,如甲基睾丸酮用于黄鳝雄性化育苗,可加快黄鳝生长速度;孔雀石绿和硝酸亚汞分别对防治水霉病和小瓜虫有特效;呋喃唑酮用于防治黄鳝细菌性烂尾病和肠炎病,效果好,成本低。当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对食用水产品质量的要求更趋规范。我国已制定了《无公害食品 黄鳝养殖技术规范》(NY/T 5169-2002)和《无公害食品 黄鳝》(NY 5170-2002)。因此,必须贯彻农业部《清单》的要求,执行无公害水产品管理标准,在黄鳝及其他食用鱼的生产中积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实施健康养殖。
一、清塘和药物消毒
水泥池脱碱处理后及时进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100--150 g/m³或漂白粉10 g/m³浸泡一周后排干池水换清水。在日常管理中,水体每隔10--15 d用生石灰10 g/m³或漂白粉1 g/m³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0.2—0.5 g/m³全池泼洒,三者交叉使用。若水质偏碱性,使用漂白粉的次数多一些;若水质偏酸性,使用生石灰的次数可多些。同时,将土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拌入饲料中内服,每种药用3--5 d,隔20--30 d交叉使用1次。
二、水霉病的防治
水霉病多发生于20℃以下的低温季节,为条件性病害。患水霉病后容易引起继发性的赤皮病、肠炎病等。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以往对此常用孔雀石绿加以防治。不用孔雀石绿,防治水霉病的方法有:
1.全池泼洒亚甲基蓝2--3 g/m³,3 d一次,至少3次;
2.用3%--5%食盐水或10 mg/L高锰酸钾浸泡5--10 min;
3.在鱼的伤处涂抹1%磺胺类软膏或1%高锰酸钾液或5%碘酒;
4.发病初期,全池泼洒0.04%的食盐水和 0.04%的小苏打合剂;
5.将水温升高到25--26℃;用生石灰调节水质;服用VE,增强黄鳝对真菌的免疫力;
6.用2--4 g/m³五倍子或乌桕全池泼洒;或用15 g/m³旱烟茎叶、食盐5 g/m³加水熬汁,再加福尔马林2 g/m³,全池泼洒2--3次。
三、白点病的防治
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引起,主要在15—23℃时流行,对幼鱼危害严重。以前用硝酸亚汞防治该病效果较好。代替措施有: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及时捞出死鱼;
2.辣椒粉0.4 g/m³,干生姜0.2 g/m³,加水熬成汤,再加冷水全池泼洒,连用2~3 d;
3.用福尔马林15—20 g/m³全池泼洒,隔天1次,共2--3次;
4.大黄1.5 g/m³和野菊花干品2 g/m³加水熬汁全池泼洒,连续3d;
5.用200--250 g/m³冰乙酸浸泡15 min或用1.5%硫酸镁和3%食盐水浸泡5 min;
6.全池泼洒0.3--0.5 g/m³鱼虫清2号”,2 d 1次,连续3次。
四、肠炎病的防治
肠炎病又称“烂肠瘟”。饲料变质、饲养密度高、水质恶化或长久饥饿都可引起发病。发病后死亡率很高,在黄鳝饲养中危害严重。不用呋喃唑酮的防治措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