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但却是世界上奶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奶类人均占有量约700kg,年人均消费量约300kg,奶制品年出口总值可达25亿欧元,其中一些重要的奶制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的1/6。其奶业发展以单产高、质量好、效益可观而闻名全球。
一、荷兰奶业发展的经验
1.立足资源现状,政府大力扶持和引导奶业发展
荷兰地势低平,有1/3的土地海拔不到1m,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地下水位高,气候温和湿润,适宜种花种草。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为荷兰的草地建设和奶牛的高产创造了条件。荷兰政府顺应这种资源条件,对奶业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和引导,为奶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如荷兰制定了鲜奶和乳制品的基本定价,然后通过政府部门确定采取输出收税或输出补助的措施来平衡价格的波动;对饲料粮的购入、供给尽量以欧盟确定的最低价供应,而奶油、脱脂奶粉的收购以确保养牛户有稳定合理的价格为目标。不仅如此,荷兰政府还不断增加对包括奶业在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出口创汇农业产业的投入。如荷兰政府为围海造田,改善条件发展畜牧草场花卉,每年用于水利建设的投资近50亿美元,政府还负担奶业的技术政策研究、教育培训、示范推广、市场开发、出口补贴和国际交流的大额资金。荷兰政府对奶业发展的大力扶持和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奶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国际市场的开拓,为荷兰奶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在国·际奶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以适度规模的家庭奶牛场为经营主体,奶农素质普遍较高
家庭奶牛场是荷兰奶牛生产的基本形式,而且其规模中等,大部分是30-70头。这样的生产形式和规模是荷兰奶业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炼、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而发展形成的,也是与荷兰各草场的最佳载畜量相适应的。如1970年荷兰有奶牛场11.6万个,奶牛总数190万头,平均每个牧场饲养16头奶牛;到1999年时奶牛场总数减少至3.18万个,奶牛总数为160万头,平均每个牧场饲养50多头奶牛。奶牛的年单产水平也由4700kg/头提高到现在的8000kg/头,在奶牛场和奶牛数量减少的同时奶牛生产水平大大提高,牛奶产量仍保持原来的水平(作为农产品过剩的欧盟成员国,荷兰的奶产量是限额的,超过限额会被罚款)。
荷兰奶农的素质普遍较高是荷兰奶业高度发达的一个基本要素。荷兰十分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大部分农场主或农民都是经过高等教育之后才去经营农场的。荷兰还有很多职业技能的长、短期培训学校,方便农民继续深造学习。高素质奶农的科学生产和市场竞争意识都十分强烈和先进。在生产方面,荷兰奶农十分注重科学饲养管理奶牛,他们根据奶牛的生理状况、生产性能和生产季节配置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使奶牛的生产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市场竞争方面,荷兰奶农强烈的竞争意识使得他们不断地追求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应用新技术。例如,荷兰的劳动力价格很高,雇人挤奶的成本很高,近几年很多奶牛场都采用了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挤奶机器人来给奶牛挤奶,这样虽然购买机器人的一次性投入较高,但由于不受工作时间的限制(而雇工加班挤奶要付高额的加班费),而且机器人的挤奶效率很高,挤奶量更多,挤出的奶受污染的几率更小,所以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奶农对新技术包括新设备的热情和积极应用使得荷兰奶业的技术进步很快,从而推动了其奶业的快速发展,现在荷兰奶牛业的年生产总值达到75亿荷兰盾以上,成为荷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
3.合作社在奶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受到欧洲合作社传统的影响,荷兰农民的合作意识很强,各种各样的合作组织在荷兰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荷兰奶业的经营模式虽然以家庭为主,规模不大,但各种合作社使他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专业群体,奶农借助这个群体的力量来获得各种各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