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前,由于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不断冲击而退守东北一隅的非转基因大豆,似乎仍然守不住自己的阵地。而这一次,它的对手除了进口大豆,还有同样生长于此的玉米、水稻等其他粮食作物。
春播将要开始,但是不久前农业部公布的全国农民种植意向调查显示,粮食、棉花、蔬菜意向种植面积增加,大豆意向种植面积减少11.2%。“现在的农民,但凡能想出招来就不种大豆了。”黑龙江克东县农民、省农业信息联络员李树财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其实,2010年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就已经大量减少,相比2009年,降幅在10%左右。今年则愈加明显。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在多年相对稳定之后的大幅减少,对于国内正在蓬勃发展的大豆食品加工业,无异于当头一棒。它近年来被视为拯救国产大豆的一条必由之路。
如何才能有效保全和发展中国的大豆产业,依然是个待解的难题。
锐减的种植面积
种大豆的三样“好处”:一是产量稳定,涨不了多少;二是价格稳定,每斤超不过两元;三是收入稳定,挣不了多少钱。
李树财不久前跟随省里的相关部门去调研,听取农民关于种植大豆的意见,得到的反馈清晰而一致,“现在种大豆不挣钱。对于农民来说,不调整种植结构根本就不行。”他这样对记者说。
李树财用东北人的幽默总结了种大豆的三样“好处”:一是产量稳定,涨不了多少;二是价格稳定,每斤超不过两元;三是收入稳定,挣不了多少钱。
据记者了解,现在黑龙江很多豆农都在转向种植玉米和水稻,“玉米现在的市场价是0.89元/斤,亩产1000斤是没问题的,每亩的收入就有890元。而大豆每亩的产量只有270斤上下,按每斤2元计算,每亩收入也就500多元,种植成本方面,两种作物差不多,都是190元上下。这样算下来,一亩玉米的收入要相当于近两亩大豆的收入。”李树财向记者详细地计算了两种作物的种植效益。
在如此大的收入差距下,豆农抛弃大豆就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了。不单如此,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的黑龙江省也把确保玉米、水稻等主粮产量增长放在了首位,也和农民的自主选择不谋而合。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省今年确定:为确保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2亿亩,全省玉米、水稻分别增加650万亩和350万亩,大豆则调减到5000万亩。
“据我的估计,今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要减少20%。”李树财说。而这样的种植结构调整在去年已经十分明显,黑龙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该省大豆播种面积为5322万亩,同比减少11.5%,而全国大豆的播种面积相比2009年,降幅也在10%左右。
而之所以大豆和玉米、水稻之间的种植效益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则和近几年国家不断提高玉米、水稻、小麦等几个主粮品种的最低收购价密切相关。现在这几个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格都已经接近1元/斤。
而国产大豆的价格由于要被动地和进口大豆价格衔接,又没有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保护,相比其他品种,种植效益已经显得十分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