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庆节后,豆粕现货一直处于”跌跌不休”走势。油厂压榨利润良好,开机率普遍偏高。根据船期统计,11月进口大豆到港量约为650万吨,12月或将突破700大关。不过目前到进口大豆港量依旧偏低,导致油厂豆粕现货库存水平低下。面对供应青黄不接的局面,为何价格不涨反跌呢?
油厂基差销售为主 12-1月合格价格偏低
由于后市看空气氛较浓,油厂基差销售为主,锁定利润。目前豆粕12月合同价格维持在3850-3900元/吨附近,而豆粕1月预售价降至3800元/吨。因此在豆粕供应紧张的背景下,饲料企业采购积极性较低,继续维持偏低库,大多以随用随买方式为主。
后市供应激增
供应方面来看,近两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较前期明显增加。根据船期显示, 11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将达到650万吨,近5年来月度同期进口量最高水平,此外到港主要集中在11月下旬。据消息称,12月大豆到港或高达700万以上,届时在压榨利润丰厚刺激下,油厂开机率将进一步提升至偏高水平,豆粕供应将明显增加。
需求支撑市场
需求方面来看,受元旦春节需求影响,目前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意味着后期生猪供应仍将充足,因此未来两个月为猪饲料消耗高峰期,对豆粕需求量也将有所增加。现阶段饲料厂看空后市豆粕现货价格,因此压低自身库存量,以购买合同为主,导致目前油厂新单不能放量,豆粕未执行合同增幅较大。
物流或成为市场关键
短期来看,尽管豆粕现货相对紧张,但在后期供应激增的背景下,豆粕价格依旧呈现下跌趋势。分析目前的豆粕市场还需要关注物流问题,美豆物流方面料无风险点,但国内港口的装运量是否能够有效运作?若出现大豆港口运输堵塞问题,在面对现货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价格是否还会一直下跌?梧桐认为豆粕价格或将出现上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