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病带来种植风险,黑猪难以规模养殖
罗盘山生姜和罗盘山黑猪这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啥会陷入尴尬?
是效益不高吗?
不是。
今年,盘山村的生姜,在地头收购的价已经高达每斤8元,而且是还在地里,就基本上被订购完了,根本就不愁销。
“我今年种了2亩姜,亩产在6000斤以上。”谭昌明说,早市的收购价是10元1斤,现在是8元1斤。今年每亩买姜种,花了1000多元,花工60个。
按这样的成本算下来,种1亩姜,效益在3万元以上。
罗盘山黑猪的效益也不低。胡广建说,去年黑猪的活猪收购价已上涨到每斤16元,今年将涨到20元1斤。农民养1头黑猪,有上千元的赚头,而且也不愁销,到杀年猪时,不用运出去,在农民家里就被订购完。
产品有市场,效益也不低,可为啥产业还在下滑?
“是种植风险让我们不敢多种。”黄乘龙说,生姜种植容易得一种姜瘟病,这种病就像人患的癌症一样,只要一患上,可以说是前功尽弃,全部“打倒”,当年的投入血本无归。
由于有此风险,罗盘山上的年轻人,都不愿担此风险,外出打工找现钱去了,留下老头、老太婆在山上,苦苦地支撑着这一“国标”产品的生产。
养殖罗盘山黑猪虽然风险不大,但由于其传统的养殖方法和以粮食为主的饲料限制,规模养殖上不去,也只有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一家一户养两三头。
基层也有苦衷,单靠镇里力量难保两个“国标”
“走向‘绝种’边缘的两个‘国标’产品,让我们忧心忡忡。”胡广建说,“如果这两个产品在我们这届政府手中‘绝种’,我们将无脸面对祖辈。”
从去年开始,镇里已在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这两个“国标”产品。每年从拮据的镇财政中,挤出100多万元,加大对这两个产品的宣传,使销路打开,价格上升。并投入了600多万元,把罗盘山上的公路硬化好。
姜瘟病是难关,镇里曾把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的专家等请来会诊,至今也未找到解决的好办法。目前,姜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轮换用地,种过一季的地,要隔三四年才再种。而这种笨办法,又带来在家种姜的村民土地不够的新问题。
“姜地用水较多,罗盘山上的水利设施也不完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胡广建说。
“镇政府为保护这两个‘国标’产品不走向‘绝种’的边缘,已竭尽全力。”他说,“但如果单靠镇里的力量,已难以继续支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