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品种改良工作的重点普及对象
我国养猪模式发生转变目前我国养猪模式大体可以分为3种形式:一是千家万户的农民养殖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养殖目的不是为了经济来源,而是农村的一种习俗。目前由于农民收入的增加、猪病的流行、饲养成本的增加、政府引导等因素,这种养殖形式正快速退出养猪行业。二是养殖大户。这种形式的养殖目的很明确,养猪就是为了生存,一年养50头以上到1000头以下不等的猪就是他们的工作,养猪是他们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这种模式发展迅速,根据我国畜牧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出栏量已占我国总出栏量的30%。虽然这种模式比前一种正规,但仍然存在问题。例如品种衰退,观念落后,管理一般,技术滞后,设备陈旧等,所以这种养殖模式波动性大。如何扶持这种养殖形式,对我国养猪产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三是规模化养殖场。所谓大型养殖场或养殖集团,最小年出栏在1000头以上,有的甚至出栏几十万头,这种形式存在的社会价值比较大,如可以解决“菜篮子”问题、再就业、粮食转化、品种改良、产业化发展等。这种养殖模式目前由于资金、人才、土地等因素的影响,只能按规律慢慢增加,这样一来就给目前的第二种养殖模式带来发展空间。
养殖大户是我国养猪业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养殖大户作为我国养猪业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是养殖产业化发展中重要组成链条之一,在我国养猪业发展的相当一段时间里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养猪收入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多年经验的积累,资金的沉淀,管理意识的提升,政府的重点扶持,许多已经具备升级的条件。数据显示,2001年~2007年,养殖大户所占比率从16%增加到35%,在这其中有不少已经跨越到规模经营行列,养殖大户的经营模式转型是我国养猪产业走向健康发展的基础,因为他们对行业忠诚度高,新的经营理念需求迫切,新技术接受能力强,便于组织、支持和引导。
我国种猪改良的重点对象应是养殖大户由于千家万户的养殖模式必将被淘汰,再加上这一部分人员综合养殖素质问题,很难接受优良品种及掌握饲养优良品种的技术;规模猪场对品种的认知程度较高,具备饲养良种的资源,所以对品种改良工作主动性很强;如何使养殖大户对品种改良意义更加深入地了解,使他们尽快知道优良品种带来的诸多利益事关大局,也是我国养猪产业真正提高生产水平的关键所在。
猪种改良的具体实施策略
正确引导品种改良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系统化和连续性的引导。专业化的育种企业、畜牧系统改良部门应该义务肩负起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落实到具体实施上。大力宣传良种普及的意义,定时培训科学引种常识,及时纠正错误引种观念,在种猪配套应用上给予合理化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良种标准化示范小区,用利益刺激,使良种普及深入养殖户的心里。
重点扶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关系到“菜篮子”的养猪问题,政府一年比一年重视。今年,养殖保险覆盖率已达52.4%,新增233个种猪场项目,扩增到253个生猪调出大县,推进10791个标准化小区建设等。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养猪企业从用地、税收、项目等多方面受益,有利于养猪业进一步成熟化发展。相信我国政府会进一步加强对品种改良方面的支持力度,尤其对重点种猪育种企业和生猪调出大县的品种改良及育种工作应给予政策倾斜,最好专业人员去抓,专项资金支持,政府派专门机构负责监督落实。
全方位服务种猪是一种特殊的产品,种猪企业应高度重视引种客户的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工作,要详细提供种猪产品的杂交模式、防疫程序、营养要求、饲养管理要点等技术性资料。对重点客户要提前考察引种条件情况,引进时对运输车辆严格进行消毒,检查好车辆保温和降温的设施,要成立专业的服务队伍,细化种猪过渡期管理办法,使种猪能够平稳渡过,在关键的饲养技术环节应按客户需求给予协助性服务。优良的种猪更需要先进的管理技术才能充分体现其遗传优势,全方位的服务是种猪改良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资源共享如今是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社会,企业常见的名词就是整合、重组、兼并、合并。养猪行业资源的整合尤为重要,联合育种、产业链条的嫁接、人才和新技术的共享、疾病有效控制的经验、科学养殖模式推广等,都是资源共享的内容。我国种猪品种改良工作不是以部分企业完成改良任务为目标,而应以整体普及率的提升为前提,所以养殖企业、政府部门、食品行业、动保行业、饲料行业应紧密配合,步调一致,为共同推动我国种猪品种改良工作的进程团结作战。
小结
综上所述,种猪质量的优劣对养猪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事关重大,优质种猪是养猪产业的基础,种猪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养猪业的大厦经不起风吹雨打。养猪产业化的发展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种猪是养猪生产的物质基础,在影响养猪生产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在养猪产业化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养猪行业的朋友们要居安思危,从长远和大局出发,了解优良种猪的市场动态,掌控养猪市场的脉搏,抓住主要矛盾,正视品种改良的长远利益,将自身优势转化为胜势,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