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海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考试,学生们戴着围裙,在各自案板前刀起刀落,肋排、大排、小排、脊骨,分割得清清楚楚。这是被称为上海首家“屠夫学校”(某食品企业办的肉类分割培训班)的毕业考试,首批60名学生中有34名拥有本科学历。大学生卖猪肉是否大材小用的话题再次被提起。
时至今日,大学生卖猪肉还被认为是“大材小用”,表明我国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精英教育时代。这样的观念,不但堵死学生的就业、创业道路,也将影响我国传统行业的服务水平提升。
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达31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6.7%,我国早在2002年就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遗憾的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一方面,一些高校不重视教育质量,只是回报给受教育者一纸文凭;另一方面,整个社会还把劳动分为三六九等,存在严重的面子就业思想。
如此一来,大学生的就业难是可以想象的。一边是大学每年毕业的学生达700万,而另一边,大家把择业的目光聚焦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如果大学生就业还局限在少数行业,那就业形势将无可想象地困难。
要改变这种情况,关键在于应聘的学生是否有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招聘的企业是否有招聘、培养、管理、使用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源战略。如果大学毕业生仅把某些“摆不上台面”的工作作为无法找到其他工作的替代;如果招聘企业仅以招聘大学生作为噱头,安排大学生做以前初中生就可完成的工作,确实是人才浪费和教育浪费。而如果大学生有长远的就业、创业规划,从基层一步步做起;如果企业有发挥大学生能力,推进整个行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的长远考虑,那么,不论是大学生还是企业,都可能创出一片新天地。
“屠夫学校”的出现,其价值就在于告诉社会,卖猪肉和卖理财产品一样有价值,有技术含量,并非低人一等。一名卖猪肉的大学生曾告诉笔者:如果我卖猪肉卖不过初中生,也一直在卖猪肉的岗位上没有发展,这证明我的水平就是初中生水平,如果我有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我相信我在这一行业能干出自己的事业来。
关于人才“大材小用”的讨论,是功利的和现实的,要回答质疑,也必须在现实中找答案。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卖快餐、养猪等作为就业起点,而不是只盯着公务员、国企、外企时,整个社会的就业观、创业观才能转变。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是该全面改变教育观和人才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