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是传统农业大县,但仅靠种植业永远改变不了“农民致富、财政穷县”等根本问题。而与他们县情相似的双城市,恰恰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而实现了富民强县目标。
巴彦县委书记邓宏图认为,解决了巴彦县农牧业发展问题,就能解决巴彦县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因此,巴彦几届领导班子始终将发展生猪生产作为强县富民的第一产业,出台最密集、标准不断提高的政策永远都是“畜禽防疫体系建设”、“生猪产业化发展战略方案”、“畜牧繁育体系建设”等关于生猪生产的文件。
为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巴彦县提出“要全力帮助农民解决养猪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给政策、给资金、给技术、给保险、给订单,由农村信用联社、县保险公司、县畜牧局、繁育基地和加工企业5个方面参与联合对农民生猪养殖开展贷款、保险、培训、防疫、繁育、订单六位一体服务体系”,当年县、乡、村300多人的防疫队伍建立起来,并确定了一批生猪养殖示范村和示范户。
毕业于东北农大的刘丽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回到家乡“女承父业”,与畜牧专业的同学结婚,共同创建了“驼峰绿色养殖基地”。如今,育肥猪、仔猪、种猪等存栏达到12000头。
华山养殖场女场主刘永慧来自县城,100多万元积蓄全都“砸”进养猪业。她的养殖场一年出栏2000多头仔猪,育肥猪1000多头。她说:“从配种到产仔4个月,一个仔猪落地20多天就被200多元‘抢’走,价好的时候能卖到300多元。做了这么多年的买卖,干啥都没有养猪滋润。”
快速丰厚的回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民间资本的投入。
镇东乡镇东村杨建伟把新娘荣广智娶进了家门,住的是旧房,却给猪建了一栋新砖舍。新娘荣广智的父亲养猪出了名,姑娘出嫁,亲家送来了2.7万元彩礼钱,他和老伴商量让女儿带彩礼钱到婆家养猪。荣广智和杨建伟商量后建起了一栋大猪舍,小两口养起了猪。镇东乡有一大半农户养猪,户均达到40头。徐秀杰丈夫在乡上管护公路,她一个人竟养了200多头猪。
于是,这个县养猪规模打着滚、翻着番迅速扩张,2002年全县饲养量仅40万头,2003年上升到80万头,2007年突破200万头,2011年超过320万头,规模是8年前的4倍,10年前的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