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饲料才能喂好猪,巴彦县严把饲料关,大打绿色生猪牌。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饲料资源,为巴彦这个农业大县发展生猪产业奠定良好基础。
2004年以来,巴彦借助国家和省市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政策机遇,选择了这条覆盖面广、发展条件优越的生猪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道路,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奋力前行。近年来,巴彦县两届领导班子又以打造全国“猪粮之都”为目标,深入实施“打猪牌、发猪财”的生猪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系列化服务,生猪产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饲养量达到320万头,仅出栏生猪就超过180万头,创产值24.55亿元,农民人均来自生猪产业收入达到4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连续5年排名全省第一位。
日前,记者对这个“龙江生猪生产第一县”进行专访,探秘这座“猪粮之都”的制胜之道。
一年四季,川流不息,贩猪车辆成巴彦一景。
“肉山”:养猪大县引来大龙头
结构调整的口号喊了十几甚至几十年的巴彦,养猪业虽年年刷新历史数字,但其收益始终难以占据“半壁江山”,制约巴彦生猪生产的“瓶颈”究竟在哪里?
“巴彦的养猪业发展,决不能就养猪来谈养猪,而是要通过抓加工业来拉动养猪业。”
2005年,巴彦人开始把着眼点从抓生猪养殖转到抓工业上,转到抓生猪的精深加工上。县委、县政府组队几赴省城、山东、四川,优惠的政策、诚挚的感情、庄重的承诺,终于使几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相继落户巴彦。
金锣集团兴隆分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厂,满负荷生产,年加工生猪150万头,主要产品分割肉已远销至北京、上海等十多个省市,年创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他们加工的冷冻猪肉,在京、津、沪叫好,在四川,巴彦猪肉没卖完,本地的肉就别想开张。金锣把四川的企业,连窝端到巴彦。
“龙头”的“辐射”,使基地的建设步子加快了。巴彦县已具规模的洼兴种猪场,又投资13万元,新引进种猪54头,而且一色的优质名猪:皮特兰、比利时皮特兰等,猪场现有种猪已达400头。丰乐养猪场的曾庆山有20年的养猪历史,2008年他又“扩张”了,投资25万元新建两栋猪舍,猪舍扩建为2350平方米,年出栏育肥猪已超过10000头。目前另外4处年出栏5000头种猪繁育场扩建工程目前也已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