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顺利:离不开养殖户的支持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集美区已投入超过2亿元用于补贴、奖励退养养殖户,以及帮助限养区内养殖户进行设备改造。对于在2010年11月30日完成退养的限养区内生猪养殖场,区政府也将给予奖励。张剑鸣表示,这次的整治行动之所以能推进得这么快,离不开养猪户的理解和配合,以及镇街一线干部的辛苦工作。
在这次整治行动中,灌口镇在全区6镇街中任务最重,生猪养殖户共965户,差不多占了全区养殖户数的一半。灌口镇生猪养殖污染整治领导小组组长、副镇长郭顺财介绍说,整治期间,许多工作人员放弃了周末休息,晚上也常常加班到8、9点,等村民晚上回家后做思想动员工作和签约。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灌口镇生猪禁养任务圆满完成,禁养区内的766户养殖户全部签订退养协议,限养区的199户养殖户几乎全部表示要退养。郭顺财说,整治期间,全镇没有出现一起上访,养殖户都十分理解支持,如禁养区内的林清海、吴芋横,限养区的张朝金、王福生等养殖大户,他们带头退养,拆除猪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
解决“后续”:为退养对象谋出路
张剑鸣告诉记者,虽然整治工作阶段性目标基本完成,但退养的后续工作还远没有终结。下一步,区里将联合农业局、环保部门对限养区内存留的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养殖场拆除后,土地是复耕,还是由重点工程收储,或者是种树绿化美化,都需加强监管、预防违章搭建。另外,区里将严格落实相关经费补助,鼓励养殖户转业,以防养猪“回潮”现象。
大规模退养之后,一些上了年纪、不具备别项专长的退养户可能会面临再就业的问题。对于这部分“失猪” 农民的出路,张剑鸣表示,这几年,集美区实施文教区、工业区、新城区“三大平台”建设,在征地拆迁和补偿安置方面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和辖区失地、失渔农民一样,政府会启用一系列帮扶政策为他们谋求出路,比如人劳部门将对生猪退养对象实行转产转业免费培训和就业推荐,举办招聘专场推荐会,辖区企业也有针对性地提供工作岗位,安置劳力,促进这些退出养殖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