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猪网 > 养猪新闻 > 山东齐河县发展生态养猪,为民祈福(2)

山东齐河县发展生态养猪,为民祈福(2)

发布时间:2010-09-06 11:09  来源:大众日报
摘要:三是联体式猪舍的应用,部分地区解决了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土地紧张问题。随着生猪产业规模化的推进,养殖户要实现从庭院养殖到规模场的转变,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用地紧张的问题,很多投资者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三是联体式猪舍的应用,部分地区解决了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土地紧张问题。随着生猪产业规模化的推进,养殖户要实现从庭院养殖到规模场的转变,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用地紧张的问题,很多投资者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高涨,但却止于土地的制约。目前齐河县万头猪场的建设用地可控制在25亩以内,节约用地50% 以上。

  人工授精、生态养殖、自繁自育等技术的推广,使齐河县养猪业户的盈亏平衡点普遍下降,全县生猪存养量持续增加。同时,技术推广进一步提升了全县畜禽产品品质,齐河县已有圣喜食品、晏城彼斯壮、潘店福地等12家企业通过了绿色或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产业档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抓管护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齐河县畜牧兽医局在生猪产业发展中高度重视对产业的引导、监管和保护,在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化养殖投入品监管。

  一是大力实施“百区千户”工程,促进畜禽养殖规模膨胀和畜牧产业化水平提升。即每年新增各类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100个,培植养殖大户1000个以上。经过连续几年的建设,全县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832 处,养殖大户7300多个。在生猪生产上,建成了年出栏4万头的刘桥晟苑、3万头的潘店福地等万头规模标准化养猪场12家;培植出了年出栏10万头、存养能繁母猪6000多头的开发区西魏村等养猪专业村19个,呈现出了规模标准化场带动不断扩大,专业村集群建场,千家万户发展养殖的产业格局。

  二是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护”的指导思想,扎实开展畜牧业保护工作,保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自 2006年起,齐河县在德州市率先为每村配备了1名防疫员,经过严格选拔、培训、考核,共计1014名入选聘用,对村级防疫员实行“合同管理、千分考核”。动物防疫工作中,实施“双线三级”机制,即县、乡、村三级行政管理机构,负责防疫工作的组织实施;县畜牧兽医局、乡镇兽医站、村防疫员三级技术服务机构,负责防疫技术和防疫质量。由于机制到位、组织到位、经费到位、人员到位,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等防疫密度一直保持100% 。由于监管到位,齐河县从未发生过1起添加与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事件。

  在落实科学发展、创新生猪产业发展的道路上,齐河县走出了一条高效成熟之路,2009年该县生猪出栏 90万头,实现纯收入1.5亿元,仅生猪生产一项就使农民人均增收300元。生猪生产使齐河县部分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如该县的西魏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轿车村”。截至2010年年初,西魏村已建成投产的猪场达73家,存养能繁母猪6000多头,年可出栏生猪12万头,纯收入1500多万元,人均增收 30000元。为满足发展,该村现已规划出占地面积800多亩的6个养殖场区,可安置猪场82家,设计存栏规模80000头,全村人均存养生猪200头。村民富裕了,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轿车成为家中必备,仅去年年底就有18辆崭新的小轿车开进村里,西魏村也就有了“轿车村”的美名。

  齐河县畜牧兽医局在推动生猪生产的实践中,不仅有宏观的规划指导,也有细致的步骤举措。由于工作突出,先后获得“全省畜牧兽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先进单位”、“全省肉牛良种推广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在当前全国上下落实“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大局下,齐河县生猪产业密切结合地方实际,转变传统发展观念,依托技术和管理,积极探索出一条成熟高效生猪产业新模式,成为转调大潮中一朵美丽的浪花。

字号:  | 打印本文 | 责任编辑:小宝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