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新余渝水区相关部门单位和各街道办的干部总算长舒了一口气,经过180天的合力攻坚,城区97个养猪场悉数拆除关停完毕,提前完成3月底前城区范围内畜禽养殖场关停任务,共拆除关停养猪场面积67200余平方米,搬迁生猪28626头,关停工作实现零投诉、零上访,向全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生态答卷。
铁腕治污
近年来,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张以及环保要求的提升,渝水区原有城乡结合部建设的养殖场逐渐成为城区范围,城区空气和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威胁,环境信访矛盾呈现加剧趋势。
为保护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早在2015年,该区就以“一江一河一渠”水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列为政府重点工作,并设立工作小组、出台政策方案,拉开了全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序幕。2016年,该区制定出台《渝水区城区范围内畜禽养殖场关停整治方案》,决定从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3月底,集中开展城区畜禽养殖场整治行动,城区各办事处范围内全部为禁养区,必须在3月31日前完成畜禽养殖场搬迁关停工作。
为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该区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并落实专人负责,加强督查督办,明确奖惩措施,对整治力度大、进展快的予以通报表扬,进展缓慢、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以铁腕推动整治工作有效落实。与此同时,组织农业、城管、国土、水务、环保、公安、建设、供电等职能部门,依法开展联合执法。
“拆除关停城区养猪场是大势所趋,亦是民心所向。为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它列入民生实事,真正做到改善人居环境,造福百姓生活。”区委书记何慕良说。
啃下“硬骨头”
关停城区养猪场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面对养殖户的不理解,渝水区干部充分发挥“钉钉子”的精神,卯足干劲迎难而上,始终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随着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养猪户对关停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起初的抱怨抵触情绪,摇身一变成了“握手言和”。
在治污的同时,该区还安排专项整治资金,对关闭的养殖场按80元/m2予以补偿。同时,主动深入农户,通过转岗培训、帮扶就业等政策措施,做好养殖户转产转业的引导与跟进服务工作,帮助其另谋出路。街道各驻点干部和管理处纷纷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人脉资源优势等,千方百计帮助养殖户拓宽生猪销售渠道、联系周转场地、转型发展等。岭泉管理处的养猪户蔡小辉、蔡振明关掉了养猪场后开起了农家乐,不仅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自己的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堆上管理处的养殖户付红平办起了玻璃加工厂,不仅实现了“猪倌”转型升级,还带动了更多人就业。
多措并举下,“硬骨头”就这样被渝水区“啃”下。截至3月21日上午,渝水区城区97家养猪场已全部关停拆迁到位,其中已拆除的栏舍44户,面积3.11万平方米,关停53户,面积3.61万平方米,共搬迁牲畜28626头,其中母猪1038头,50公斤以上的生猪25630头,50公斤以下的生猪1958头。
“空气更甜了”
工作实不实、环境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生态环保是涉及老百姓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的重大问题,我们发展养殖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次整治,彻底解决了历届区委、区政府想解决却又未解决的一件大难事。”说起拆除关停城区养猪场,离退休老干部胡慧贤十分支持。
翠湖天地小区业主杨阿姨说:“原来小区后面就是一个养猪场,环境脏乱差不说,连个化粪池都没有,猪粪猪尿直接排到室外,天气一热苍蝇蚊虫满天飞,臭气熏天,我们都不敢在家开窗的。现在猪场给关了,我们小区的空气更甜了,环境也更美了。”
为了杜绝畜禽养殖反弹,该区将继续加大对城区内新建养猪场的监管力度,对未拆除的猪舍继续予以拆除,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今后如发现有复养、新增的养猪场,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责任,发现一起,曝光一起,严厉依法打击一起。同时,该区还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发动全区广大群众监督,一经举报立即查处,确保巩固整顿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