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猪北迁,势在必行
农业部印发《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提到:“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分类推进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发展区和适度发展区生猪生产协调发展。”
其中河北、山东、河南、四川、重庆、广西、海南为重点发展区域;而潜力发展区则包括东北四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以及云贵两省。2014年该区域猪肉产量1054.4万吨,占全国的18.6%,预计今后年均增长可实现1-2%,成为我国猪肉产量增加的主要区域,可实现供给本区域需求的同时,重点满足京津冀等大中城市的市场供应。
按照中央规划布局不难看出,养猪业北迁的趋势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而变得不可避免与忽视,而在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国养猪业历史上的第一次北迁行为了。早在2008年奥运会前后,伴随着上一波的天价猪肉行情,国内就有很多企业摩拳擦掌,并在北方攻城略地;但是随后的实际结果表明并不是每一次的迁移都能带来繁荣,大多数的企业在随后的养猪低潮中抑或苦苦支撑;抑或铩羽而归、偃旗息鼓。
而今却又伴随着新一轮的北迁潮开始,并且是在中央政策大棒的指挥下,中国养猪业的新一轮洗牌与棋局能否获得成功还是会重蹈覆辙?笔者认为在考虑下述相关问题的情况下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或许能够站稳脚步获得一线生机,顺应得北方者占中国养猪业半壁江山的新一轮格局。
养猪业的再一次革命从猪舍设计开始
北方区域气候干燥,相比南方的高温高湿更适宜猪只的生活习性,夏季热应激这一问题在北方对于养猪尤其是对于繁殖母猪群体的影响会更小。但随之而来的也是一个令所有养猪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冬季的保温问题;冬季的保温与通风问题。
笔者从接触的国内大型农牧业集团负责人的观点交流中能够普遍感受到,目前的猪舍设计总体要求都朝着高效、节能、环保的三大目标迈进。但具体如何实施确实各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曾听闻某农牧集团收购的北方猪场还是按照南方卷帘加立柱的建造模式,但却在一个冬天就冻死了500头以上后备青年母猪。
目前国内国际大型农牧集团如唐人神、天邦、派斯通都纷纷在国内新建高效自动化猪场,从实际运转效果来说并不会因为基建成本的上升摊销就一定会带来养猪成本上的不可逆转。派斯通瑞东项目的运转就是一个尤为典型的案例,该公司内部人士就公开其生产数据并算出其生产成本可以保持在6.05元/斤左右。天邦集团在收购艾格菲原有养猪版块后进行快速布局,并逐步兴建高效猪场同时加以流程管理与生物安全控制,目前在国内已经实现20多个场,总计存栏5万头以上母猪的生产规模,同时拥有3个现代化猪场饲养1.2万头蓝耳病伪狂犬病双阴母猪群。美国华特希尔种猪育种集团的国内合作伙伴之一浙江沃德威先种猪有限公司采用独特专利设计的AirWorks进行种猪培育,至今仍然保持着多种疾病双阴的良好势头,全年生产统计数据更实现了断奶到上市死淘率3%以下。
我们不能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仅仅是因为采用了高效猪场、自动化设计,但我们在面对北方的极寒天气时,则不得不去考虑猪舍的设计目标问题,最近伴随着国内雾霾问题的再一次严重突出,北方已经全面禁止了燃煤取暖模式。如何建造更适应北方气候的猪舍把猪养好,是我们每一位布局北方版图者首当其冲需要思考的问题。
AirWorks猪舍垂直通风系统在考虑北方气候设计时加入了热交换回收系统,利用废气排放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预加热新鲜空气,回收了70%以上的热源,对于北方的密闭式猪舍来说,也许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案。
产业配套升级化
中国养猪业兴起于广东,也得益于广东。曾经的广东养猪业满足了香港人士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向源源不断南下的打工大潮提供了足够的动物蛋白能源滋养。听闻曾经的广东惠州博罗区域,猪场一个紧接一个。开句玩笑的讲,这个猪场猪只跑出来会进到另外一个猪场的栏舍;一个小镇上会接连有十几家兽药店;出售五十头仔猪一个电话就可以完成,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产业配套升级。不禁让人想起之前新闻爆出的如果苹果手机回迁美国生产,则每台手机的生产成本就会暴增至8000元每台,原因很简单:富士康对面的配套附属加工厂仅间隔一条街就可以将手机的喷涂面板或按钮送至苹果车间,去了美国怎么解决配套问题?